这个时代科技界工业界为什么没有爱迪生似的“发明大王”

并非没有发明大王,而是今天的社会条件已经不允许爱迪生这样的家伙一枝独秀了。

原因如下:

1 今天的知识总量相比19世纪已经呈现爆发时增长。这就表示一个人已经不可能通晓现时的大部分知识,甚至不可能通晓某个领域内的大部分知识。这就意味着一个人要想做出成绩,必须靠团队合作来攻克难题,一个人单挑学科BOOS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2 教育水平相比大幅度上升并普及。高中毕业就能技惊四座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今天就算你是博士生导师,放在一座城市甚至一所大学里也是不起眼的存在。你想要研究的大部分课题有一大票人都在研究,为了比他人走在前面只能选择团队合作。大部分人都只能去研究某个发明中的一小块。即使你惊才绝艳花费数年独力研究成功,但人家带领一个团队可能只用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将你碾压。

3 技术的复杂性和研究成本已经提高到了个人无法负担的程度。十八十九世纪的所有学科研究都只以当前现有的物质材料为基础,如铁、铜、木、玻璃瓶等,以个人条件就能凑合出一个实验室出来,用简单的器材甚至眼睛耳朵就可以观测到可靠的实验结果。但今天做研究涉及到的原料和器材远远超过了个人的负担能力。组建一个可以负担前沿学科研究的实验室没有七位数想都不用想。

在这里我不同意“前人已经将能发明的东西发明完了”的说法。发明追随的线索是人们的生活需求和技术的发展高度。人们的需求和技术总是在不断更迭进化,我们将来的各类需求只会更多而不会更少。每个时代的人往往都会有一种“现在的生活已经很美满很充实不需要再完善”了的错觉,但以最近1000年的趋势来看,人类发明的数量和创新热情一直是在逐渐增加的。


所以今天“发明大王”的身份实际上是在名企业的身上,比如SONY、Apple、HP、MOTO、IBM……哪个专利库不是成千上万?那些企业和研究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骄傲和英雄,请不要忽略他们的努力。

但题主能这样想和我们当前的时代弊端也有关:个人的力量和团队相比太过绵弱,以至于隐灭了个体的形貌,只能给公众一个团体的剪影。于是那些对项目具有突出贡献的天才也只能站在众人之间泯然不见。虽然对于团队管理来说需要将个人的能力数值进行限定,以便做出确切的项目评估,但这样的制度对于爱迪生这样的奇葩来讲是不够公平的。在文艺圈,我们擅长树立英雄与偶像,并因此忽略其他工作人员的努力,但在学术和管理层面,这样的陋习又走了另一个极端。尤其是国内重管理轻技术的特性,更是埋没了大批技术人员的热情。

让我把这个道理说的明白一些吧:一本书会有作者署名,一部电影会有演职人员列表,一幅画会有画家留印,可是在那些惊艳的数码产品上又有谁的名字?在那些大国重器上面除了作者的汗水又留下了什么?如果说产品表面因为幅面和美观原因不允许这么做的话,产品的说明书里呢?产品网页上呢?组织介绍里呢?

尊重财富的创生者是人类社会长久以来的公识,但我们显然还实践的不够好。所以题主的这个问题尽管表面看来并不聪明,但这个问题背后所隐藏的社会现象却足以令整个人类社会因此警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姓名:苏彦恺 学号:14020150008 转载自:新浪科技 【嵌牛导读】:太空升降梯?气球上网?海水提炼燃料?智...
    LincolnRice阅读 842评论 0 0
  • 人类伟大的人物很多,伟人中的伟人,却不是很多,爱迪生就是其中一个。爱迪生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更多的是充满了一种...
    莫西干人阅读 2,225评论 2 4
  • 今天开始休年假,休完就回去办离职,这个决定好像突然又不突然,自己好像解脱却又没解脱,或许是在拥有的时候觉得失去是不...
    1993小北阅读 331评论 0 0
  • 玻璃心脏 没有多余的惆怅 只有血液 在其中流淌 余晖中一个背影的拉长 血溅在盎然的草场 纵使再冷漠无感的心房 那一...
    我司阅读 152评论 0 1
  • 从二0一0年七月重新拣起写作这个行当,到今年七月,我统计了一下,正好被全国各地报刊采用了五百多篇。得,去掉双休日...
    湖边人老刘阅读 249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