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生命的特征和规律,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演化、生态和行为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细菌、植物、动物和人类等各种生命形式,涵盖了从分子、细胞到生态系统的不同层级。
编程:编程是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R、Java等)编写代码,以实现特定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编程的目的是将逻辑思维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的指令,从而让计算机完成各种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
建模:在生物信息学中,模型就像是根据观察到的数据、规律或假设,使用数学或计算方法建立的。通过这种简化的方式,我们可以分析、预测生物系统的行为,而不必直接在真实生物体上进行实验。可以将模型想象成一个“数学公式”或“计算机程序”,通过这个模型,我们输入一些条件(如基因数据、环境因素),就能预测输出结果(如基因表达、细胞反应)。并不是每一个生信分析都需要或涉及一个“模型”。
简单来说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
编程是实现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建模则是构建和理解生物系统的方式。并不是每一个生信分析都需要或涉及一个“模型”。
举个小例子:
用到模型的生信分析。完成 GW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过程的逻辑。
1、构建思路和流程框架:
收集并整理数据:包括基因型数据(如 SNP 位点信息)和表型数据(如疾病或性状的表现)。
数据清洗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完整性并去除可能干扰分析的噪音。
统计分析:使用数学和统计模型来分析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结果解释:解读关联分析的结果,识别出与特定性状相关的基因变异。
2、代码实现:
为了实现这些分析步骤,会用代码负责处理,每个步骤中的具体计算和数据处理任务。例如:
使用Python、R、Plink 等工具进行数据清洗和过滤。
使用统计模型(如线性回归或混合模型)计算 SNP 和性状之间的关联。
输出结果并可视化,将重要的关联基因位点展示出来。
3、建立和验证模型:
在完成分析后,研究人员可以根据 GWAS 的结果构建一个解释生物现象的模型。
例如,一个模型可以解释某个基因变异与特定疾病风险的关系。这一模型可以用于预测其他个体的患病风险。
注意:
第一个模型(统计模型):一种计算方法,用于分析SNP和性状之间的关联。
第二个模型(解释模型):一种生物学框架或预测工具,用于解释基因变异与疾病风险的关系。
没有用到模型的生信分析。完成基因同源度分析过程的逻辑。
1、确定分析目标
明确要研究的基因或蛋白质序列。
确定需要进行同源性分析的基因序列及其在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或查找与目标基因具有同源关系的其他基因。
2、准备数据
获取序列数据:从数据库(如NCBI、ENSEMBL、UniProt)下载目标基因或蛋白质的序列数据。
选择参考数据库:选择用于比对的数据库,如NR数据库、RefSeq数据库等,根据研究需求选择合适的比对范围(如特定物种或所有物种)。
3、序列比对(选择比对方式)
局部比对(BLAST):利用BLAST(如BLASTp、BLASTn)工具将目标序列与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找到与目标序列相似的同源序列。
多序列比对(ClustalW或MAFFT):对找到的同源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识别保守区段和变异区段,便于进一步分析。
4、同源性分析
计算相似性得分:基于比对结果,计算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得分和E值(期望值),用于评估比对的显著性。
筛选同源序列:根据相似性得分、E值和序列覆盖度等标准,筛选出具有显著同源关系的序列。
5、进化关系分析(可选)
构建进化树:对筛选出的同源序列进行进化树构建(如邻接法、最大似然法),了解基因的进化关系。
分析基因家族结构:如果研究基因属于某个基因家族,可以通过进化树观察基因家族的进化模式。
6、结果解读与可视化
可视化比对结果:展示比对结果,如比对得分、相似度百分比、进化树图等,以便更直观地分析基因的同源关系。
生物学解释:结合比对和进化树结果,分析基因的功能相似性、进化来源以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为后续实验或功能验证提供线索。
基因同源性分析的特点
基于算法:基因同源性分析主要依赖序列比对算法(如BLAST算法),通过对序列相似度的评分和比对统计来识别同源关系。
结果展示:分析结果通常是一个比对得分、相似度百分比、或进化树等简单展示,而不是复杂的数学模型解释。
无复杂模型:虽然可以用后续步骤(如进化树构建)进一步分析同源基因的进化关系,但同源性分析本身并不依赖数学或统计模型,而是通过直接比对序列进行相似性评估。
那么常见的如何区分是否用到模型呢
生物信息学领域非常广泛,难以一次说尽。我们下次继续更新,一起深入学习生物信息学的内容!
喜欢的宝子们点个赞吧~码字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