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
摽有梅一诗全文如下: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宋之问的送别杜审言一诗全文如下: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题大庾岭北驿一诗全文如下: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一诗全文如下:
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以上的诗歌是另一重大主题的表达,一个是合,另一个是离,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摽有梅将男女相合的事项写得急切直白,时节到来,人生大事也需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落下。而宋之问的别离,分别是友人、自我以及思乡的三重别离情态的表达。昨天,查看沉船出土陶瓶上的唐诗歌赋,对于主题的表达,对于情境的写作,通过短篇的形式延展,从古代的诗经到乐府,再到宋词、元曲,后面能够做的就是现代诗歌。
可以想见的是网络化群体表达的诗歌形式,除了网络热点、网络热词还会有若干群体主题表达,比如孤独、寂寞,个体与群体,自由与约束等等。
渡汉江一诗全文如下: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诗如同笑问客从何处来,场景类似,更多关注自己,更少关注他人,还是更多的以自我为中心。场景表达和交互与前面的诗歌形成了场景上的闭循环。因此,离别诗从主题到场景分镜就会有很多种安排,而对不同场景的表述和个人意思主张,转化为文字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在传达的有效性层面,人终究还是视觉动物,而文字表达的书写方面,还是以自我感受为主。因此,好的书写,应该是一方面照顾自己的感受,和思维的倾泻,另外一方面还要考虑画面的营造和思想接受问题。因此,从勤能补拙来看,自我的表达,可以通过若干的联系获得提高,但谋篇布局却需要名师指点和自我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