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录(10月24日    晴)

      红学笔记(六十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的现实生活就像《红楼梦》里描写的一样,很多纷繁芜杂的事不断发生。如果在座的朋友是一个创作者,想用写小说的方法记录生活,可能会碰到一个困难,就是主线在哪里,怎么布局,旁枝出去以后怎么再拉回来?这就是我讲的结构或编织的意义。也许很多朋友说,我只是一个读者,我欣赏这本小说,自己并没有创作的野心或者欲望。可我认为不只是写小说的人是创作者,也许我们把一天当中自己生命里面的一些细节,稍微做一个反省跟回忆的时候,其中也要有一个纲架跟结构。我相信很多写日记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常常会觉得好琐碎,慢慢就觉得无趣了。在小学时写的日记很快就中断了,其实我觉得它也有一点像创作,就是把自己的生命理出一个头绪跟纲架来。

    《红楼梦》从第一回一路看来,会发现好多人物在慢慢出场。在第十三回中,这个家族里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秦可卿死了,秦可卿的死是小说里第一个重要的主线人物的死亡。《红楼梦》是一部感伤的书,它让人看到了繁华富贵的短暂和最后的幻灭。可是在十三回之前,基本上没有太多的虚幻之感,只在第二、第三回里借助于甄士隐的女儿被拐,家里又失了火有一点暗示,真正落到贾家,第一个重大事件就是秦可卿的死亡。在秦可卿死亡之前是贾瑞的死亡。我一直很关心的是,这两个人物的死亡是交错在一起写的,中间的关键人物就是王熙凤。王熙凤对秦可卿有很多疼爱,给她治病,无论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同时又遭遇贾瑞来追求她。贾瑞需要喝“独参汤”治病,家里人去求贾家给一点人参的时候,王熙凤就是不肯给。在这两个死亡事件里面,用人参带出了王熙凤的好恶,我们看到她对贾瑞的鄙视和不屑,对秦可卿的疼惜和关照。作者同时在写两个死亡,而这两个死亡里面,秦可卿的身份和贾瑞身份不同,带出了富贵人家与穷困人家在等级上的差距。秦可卿到十三回的时候死了,整个一章都在讲秦可卿丧事的豪华。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女性的丧事,却豪华到了惊人的地步,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四大郡王全部到场,用现在的话说,党政军要员都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社会丧礼不是个别人、个别家庭的事,而是整个家族在社会里的社交跟门面。丧礼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交应酬,大家都在关心谁到场了,谁没有到场,而不是对故去人的哀伤,所以秦可卿的死亡里隐藏着一种孤独。从寒门嫁过去的秦可卿,变成了这个大家族中花瓶里的一朵花,不过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对秦可卿的死真心哀痛的大概只有宝玉,因为她是宝玉最早的性幻想对象,当宝玉知道她死了之后,一口鲜血喷了出来,宝玉对人有一种真情,其他人不过是走过场。

      曹雪芹在家败人亡之后写这部小说时,回忆当年的繁华富贵,这其中包括丧礼的风光,他有一点茫然,感觉到人事的空幻,所以在他笔下,死亡这样的事件也好像一场戏一样。秦可卿这一段,用今天的眼光来读,我们不是很容易懂,因为其中有豪门家族另外的一面。当然第十三回还隐藏着一个秘密,即后来发现的一直没有在《红楼梦》刊印版本里出现的一回——“淫丧天香楼”。大家找到了曹雪芹最早的《红楼梦》版本,这个版本里的好多内容没有刊出过,尤其是“淫丧天香楼”这一部分。里面描写了秦可卿的死亡,她其实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她的公公贾珍逼奸,最后在天香楼上吊死的。大家在读十三回的时候要注意,作者在十年当中不断修改,把家族里这个不可告人的丑事掩盖掉了。脂砚斋的评语里面说:“雪芹真正厚道之人。”意思是说家里的丑事,还是不讲为妙。其实前面已经有隐喻了,王熙凤带着宝玉去看秦可卿的时候,喝醉酒的家仆焦大就在骂“你们家爬灰的爬灰”,“爬灰”是民间很粗俗的话,就是公公与儿媳妇偷情。这里隐藏了这个豪门家族的风光富贵里面某些污秽肮脏的事情。它有一点像忏悔录,因为贾家已经败落了,或者其原型曹家已经被抄家了,作者对这个家族的败落有很多反省。第一次写时就直接写出了家丑,可是后来想到这个东西会被传阅。就像你今天写一个日记,如果你确定没有人看,就会写得很大胆,可是当你有一点担心,想到或许有人会偷看,可能包括你最亲的父母或者丈夫、太太、孩子会看的时候,你下笔就会不一样。曹雪芹刚开始写《红楼梦》时,是不太在意别人看的。他在人生最后的十年中回忆自己一生的悲哀,很大胆地写这部小说,原本是写给自己看的。可是小说写了一半以后,便陆续有人翻阅了,他忽然意识到有读者,下笔时多多少少会考虑到读者的反应。

      在西方,比如萨特曾介绍过法国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让·热内写的《鲜花圣母》,他是在监狱里用做手工的纸写成的,萨特看到后认为从没打算给别人看的作品才是最精彩的。可一旦想到你的作品会有人阅读,就会有所顾忌,所以他会修订。《红楼梦》修改了十年,其中透露出作者从完全率真地要呈现家族历史,到最后用很多神话把真事隐去,借用假语村言,在真和假之间做了调整。现在大家都希望了解《红楼梦》最早的版本和后来修改的刊印版本之间的差距,其实,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第十三回“淫丧天香楼”。如果这是最初的版本,恐怕秦可卿的死是这个家族中最令人震惊的大事,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上吊而死,以及上吊的原因。这个时候办这个丧事,即使再风光,也隐藏不住其中惊人的真相。

      作者将秦可卿的死改成病死的时候,心里有另外一种痛。所以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秦可卿的死亡,而是很奇怪地写到王熙凤,说她睡了以后恍恍惚惚地看到秦可卿进来了。我认为《红楼梦》非常精彩的部分都是从真实入梦、从入梦到真实的过程。第五回也是如此,贾宝玉喝醉了酒,恍恍惚惚觉得秦可卿在跟他讲话,带他到了太虚幻境。他在太虚幻境经历那么多事,忽然醒过来。他由梦入真、由真入梦之间的关系非常自然。我们先来看秦可卿托梦前的这一段,念起来就会感受到作者文字的精准漂亮:“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不知不觉已交三鼓,平儿已睡熟了。凤姐方觉星眼微朦,恍惚只见秦氏从外面来。”王熙凤好像要睡着了,似乎又没有睡着,这时她看到秦可卿进来了。这是《红楼梦》写得最精彩的地方,一点也没有提王熙凤在做梦,就把读者带进了王熙凤的梦境。作者的精妙在于每一次真假的界限都是不分明的、懵懵懂懂的时候,你根本就搞不清楚到底是真还是假,可是梦不就是另外一种真实吗?

      秦可卿的出现完全是用真实的,而不是用梦境的手法。在《红楼梦》里,梦从来不是跟现实无关的,梦常常是更真实的现实,所以秦可卿从外面走进来,王熙凤并没有大惊小怪,她好像觉得也很自然。秦可卿来了,含笑跟她说:“婶婶好睡啊!”这时我们才知道王熙凤其实睡得很沉,秦可卿是跑到她的梦里面来了。一句“婶婶好睡啊”意思是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这么好,其实有点抱怨的感觉。“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不得不走过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婶,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这里有曹雪芹一贯的思想,他一向觉得男人没用,贾家的男人都是窝囊的,能干的一直都是女性。这可能从贾母那一代就开始了,因为贾母就是管家的。然后到王夫人,王夫人稍微柔弱些,可是很快就把管家的权力交给了王熙凤。宁国府这边是秦可卿,都是年轻女子在管家。所以你会感觉到曹雪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一直认为家族中的女性是非常精彩的,他在赞扬女性。秦可卿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贾家已富贵了百年,经过了三代,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不过贾家的上升之势已经到了极限,所以秦可卿提醒王熙凤说,月亮到了最圆的时候会慢慢变缺,水到了最满的时候会溢出来,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是小说第一次暗示这个家族要出大事情了,秦可卿提醒王熙凤应该早做准备。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一个自然规律。第一代的富贵通常是白手起家,所以会很谨慎。第二代往往就不那么谨慎了,因为他们是在富贵中长大的,他们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挥霍跟奢侈很难收得住,到了第三代就更不要说了。王熙凤从豪门嫁入豪门,觉得富贵是理所当然的。她很天真:“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她的想法是,我们可不可以想想办法,让贾家永保富贵、永不败落?这是王熙凤的思维方式,可是秦可卿批评了王熙凤,说要想永保富贵是不可能的,我们必须想到,如果有一天做不成官了,不再富贵了,应该怎么办。曹家在被抄家之后,家族落难到惊人的地步。据说,曹雪芹后来在今天北京的香山附近举家靠喝粥度日,穷到连饭都吃不饱。这个在十四五岁以前一直过着富贵荣华生活的公子哥儿,大概从来没有想到他有一天会落难到这个地步。他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生财之道,结局非常惨。其实秦可卿讲的这些话,正是曹雪芹为家族当年繁华时没有为未来做准备而发的感慨。

      我们来看曹雪芹的家族,曹寅是和康熙皇帝一起读书长大的,因为他的妈妈是康熙的奶妈。康熙做了皇帝,江南有一个肥缺,当然要找和他一起长大的亲信去做,就让曹家去做了巡盐御史。这个巡盐御史表面是一个肥缺,可是私下更重要的,还兼具皇帝眼线的角色,所以一定要是皇帝的亲信。康熙在位时间很长,所以曹家可以受到上百年恩宠。曹寅过世前,康熙皇帝亲自派御医快马加鞭地送药到他家,可见曹家当时受宠幸的程度。从曹寅一代到曹雪芹一代,三四代下来,雍正五年(1727)时曹家被抄家,因为雍正要启用自己的亲信,老爸的奶妈不见得和他有那么亲,曹家在政治斗争当中被弃用了。我们常听人说近代中国的一些政治人物最喜欢读的书是《红楼梦》,会觉得很奇怪,《红楼梦》不是谈林黛玉、贾宝玉的爱情的吗?《红楼梦》当然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里面有很多权贵之间的关系,《红楼梦》对于人事关系、对于人世间的权势了解得太透彻了。这份透彻来自这个家族繁华过又败落过,只见过繁华,没见过败落,就不会如此透彻。曹雪芹在这里借秦可卿之口讲出家族的难题,有一部分可以跟作者的个人经验结合。

      这一段是秦可卿临终托孤,所以王熙凤觉得她还活着,两个人在谈家族里的一些问题。“凤姐欲还问时,只听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古代家族或者庙宇里面都有一个金属的板子,雕刻成像云朵的样子,俗话说“神三鬼四”,敲三下大概多是喜事,敲四下都是丧事。王熙凤听到四声云板响了,然后就有人传话说东府的蓉大奶奶没了,她才知道刚才是秦可卿给她托梦。这种写法非常动人,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秦可卿死在病床上,而是写秦可卿的魂魄出了窍,跑来给王熙凤托梦。这一部分虽然很短,可文笔和结构的精彩全在其中了。

      读到这一段,最大的悲哀还是说秦可卿这个寒门女子,生是贾家的人,死是贾家的鬼,临死了还要呕心沥血地为贾家着想,考虑退路。如果真的有这个角色的话,作者对她是抱有最大歉意的,因为秦可卿嫁到这个家族后受到的委屈最深、最难以言说。如果她是被公公逼奸而死的话,那她死后那个风光的丧礼,就变成了巨大的嘲讽。秦可卿在第十三回就死了,可是一直到八十回,她还无时无刻不在出现。每次贾家有什么事发生,就会听到有人在叹气,那就是秦可卿。秦可卿是一个死而不去的幽魂,她成了贾家最大的一个感伤。从秦可卿死的这一段可以感觉到,秦可卿的死不只是一个肉体的死亡,她还变成了一缕幽魂,幻化在贾家,其实秦可卿本身就在警幻,告诉你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幻象,必须及早领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