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模式“抄袭”的玩家们的10种来路

一台摩拜单车(mobike),一种颜色。

10个抄袭以及跟进者,10种颜色。。。

理论上,市场上如果已经有一个资金充足的市场领先者,后面跟进的玩家,如果不是有什么弯道超车的办法,从VC融资还是相对困难的。

但是,还是融得到。

他们都从哪里融资呢?从哪里来呢?

我认为有如下10种:

1. A美元基金:比如看重背景更强且可以弯道超车的玩家

2. B美元基金:比如看重有机会被领先者整合的机会

3. 人民币基金:比如看中短期做出收入规模并可以装给别的上市公司的玩法

4. 战略投资:比如看中自行车对于出行市场有补充或钳制效应

5. 上下游投资:比如原先自行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玩家也进入了

6. 同行转型:比如之前是做智能自行车的,现在也来共享了

7. 地区性:比如宣称自己是西部地区最大共享单车的玩家

8. 海外:比如直接从海外大城市直接开始的玩家

9. 前员工:比如在一些单车共享公司原是VP现在也出来创业之类的

10. 投资人:做投资的,但是觉得这块很有戏,讲故事能力较强

当然,谁也不会说自己抄袭。要么是说有电动车,要么说是成本极低,要么说是二三线城市覆盖,要么说是战略级资源,要么说是技术方案不通。总而言之,满大街的五光十色。

不成熟的小总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