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老是用“时间”去表达,毋庸置疑,这样去表达很讨巧,给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同时也可以将诸多省略不表,以及,稍稍引导就很容易让人“高看几眼”。
当然,时间很重要,一切都在时间进程里发生着,同时也有在其中消逝的。
可是,不论怎么说,在我看来,如果你有更在意的事物,你有热爱的方向,你真正喜欢或者爱什么,那么,时间就会自然而然地被忽略。
自然,也是理解的。作为一名“书写者”,最是清楚用“时间”去书写很“高明”。恰恰很多作品就是没有这种高明,于是只好“故弄玄虚”,以至于让人忘却它存在的事实。
实际上,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是两码事。前者,是刻意、故意、有意为之的结果,而后者,则是尊重事实,尊重故事,也尊重自己的一种体现。
就像“写日记”。为了拼凑字数,为了形式主义,为了让它有所内容,以至于失了“真实”;而真正想要记录下来,或习惯而作,又或只是“心血来潮”,它就会自然遵从那些,然后有所倾向地尽情表达“自我”。
似乎说了很多,又像毫不相干?
我本可以写,“我书写了十余年”,以此去展开我的“回忆”。然而,它本身并无值得可炫耀的:坚持?数量?质量?还是说内容?……
我更想说一些当下的感受。比如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什么,比如我是怎么考虑“书写者”这一位置,比如它是否和我以后的规划有关(权衡利弊之后的取舍)……
其实,真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这一点还是从股市中学会的,股市给了我挺多生活的启示,当然我也完全可以就这个“领域”去书写……其中,有这么一条,那就是“空仓和持仓也是操作中的一环,甚至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诚然,它并不直接产生结果,然而,前者给了自己更多的时间“准备”,后者给了市场时间以确认或否认,或重新评估的机会。
在书写方面,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并不是“日更不缀”就是你的生活方式,或者称之为“书写者”的生活方式。其实,这些读者并不十分清楚。也就是说,“看不见的部分”。偏偏它是书写者赖以书写的根本所在。这是被很多人所忽略的,尤其是非书写者。
比如,就大家所知道的,网络小说,经常就会“存稿”,对应的当然是“催稿”,还有各种“福利”……因为我始终没踏入进去,所以只谈一些“泛”的了解。
再说回我自己,我时不时好几天不写一篇,然后在某一天里突然就写了两三篇出来。以前,我也是当天就全部发出来了。然而,近期因为期间“停更”了一天的缘故,导致某天我一下子写了两篇,后面,我就每天都是今天写的明天发,一天只发一篇嘛。
所以,你看到的今天的内容,实际上却是昨天写的。
从自己的角度而言,并无差别,依旧是每天都在写,依旧是在写今天,依旧写的是真实的。当然,从读者或者观众的角度来说,可能也没差别,这是关于“书写者”今天的内容,主要侧重点始终在于“内容”。可从实际而言,从时间和客观角度而言,它并非真实的当下。
也是基于这个“认识”,我偶尔会有所“撕裂”感。因为知道明天大家才能看到,大家可能也依旧觉得是当天的内容,然而,我却是今天写的,写的同样是今天,这给我的感觉很不好。不够“诚实”。
当然,并非这个原因。就像我知道很多“空话”、“套话”、“托辞”,尤其是为了沉淀,为了积累,为了寻找灵感,然后希望给大家更好的阅读体验,希望呈现出更优秀的作品,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大家……最后再来一句:敬请期待!
因为我不想说这些,实际上也说了这些。是说,我不愿意这样去说,可能也并没有人会把这些话当真……我就更不愿意如此了。
直说吧,我不想继续书写下去,说白了就是——热爱生活去了。
实际上,这很像上面的那些“理由”或者说“借口”。就像有些人因为不得不,继而找了个“托辞”。
我的情况比较复杂。家庭环境比较复杂,个人情况比较复杂,个人思想也相对复杂,甚至于思考问题的角度、立场和观点……对我来说,书写除了记录之外,更多的还旨在对抗,以及梳理。
是故,之前有“读者”反馈,我的书写有些“片面”,“戾气重”,“压抑”,“沉重”,让人读了不舒服之类的。当然,还有“看不懂”之类的等等。觉得“矫情”,“造作”,“无病呻吟”等等也有。……
他们多半不会认为真有人就是这样想,就是这样的感受,就是这样去理解,甚至可能事实就是如此。
“自证”的事儿我肯定是没必要,“解释”过,也试图“分析”过,甚至还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过……就都没错。能理解。甚至完全理解。
然而,我还是继续书写。无它,我需要而已。
而如今,我和父亲的关系缓和了很多,不吵架了,也不互相指望了,甚至都没啥“期待”,就开始实现某种“平衡”状态了。
于我,这是我一直渴望的。平静的生活,安静的自己,以及“各自安好”的氛围,当然,还有偶尔的“接触”也“适可而止”。
再就是,我觉得每次书写都在“宣泄”,都是在说些“不太好”的事儿……说到底,本身这些事儿并无多么“复杂”,甚至极为寻常,但因为总觉得要强调“自我”,于是,写了很多有的没的去给它更“完整”的“内容”。
说白了是,我自己都腻烦了。厌倦了。
好吧,再有就是突然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事儿——“沉默的力量”。
是说,并非所有的事儿都需要去处理,并非所有的事儿都值得弄明白,更不是所有的好都必然想要去追寻,这些既非我本意,更非我所能控制的。我所能做到的,不过是主动筛选,主动选择,主动承担,以及主动作出选择。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事儿,那就是“穷”的事实。这个事儿我估计能说上很久很久……然而,与其各种理解、分析、研究、发现,不如直接各种“断舍离”,是说“精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我是说,不如直接富起来,或者朝着这个方向去尝试,去探索,去追寻,也去花时间。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并不想公开我的“路径”,也并不想要在途中经历各种“指导”(不否认是好的,然而,应该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我要的是什么)。实在是,自顾无暇,无暇其他吧。
如此,只好选择三个方向,生活,学习,和实践探索。
生活是物质基础,它一定程度上影响思维,思维是行动的指导,它一定程度上影响心态……好的心态,好的开始,好的过程,好的结果……我不敢奢求“全都要”,所以,尽可能完整的“过程”,我愿意这样去生活。
“鱼之大幸固是相忘于江湖!”
如是如闻。
以后的事儿?相信以后的我自会有答案!此刻的我,亦无权替未来的我作答!最起码,可能不作数呢?
以上,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