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出生后,我们上班,两家老人轮流照看。平时从书上、网上搜罗一些育儿知识转培训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那么问题来了。一方面一些新的育儿理念老人家不能理解,难以接受。这里面可能有生活习惯的问题,但也可能因为培训质量确实不高。我们既不是育儿专家,也不是专业讲师,转培训时,仅凭自己看过的某篇文章中的某个内容,做只言片语地交代。前因轻描淡写带过,后果倒有可能危言耸听地夸大,目的还不就是为了吓唬老人家。我们说得不清不楚,老人听得一知半解。于是,总觉得最后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来,隔代教育的分歧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老的育儿观念,有一些确实陈旧、不科学、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但怎么说也是自成体系呀。所以,假如把孩子完全教给老人带(我是说假如),未必结果就会很不堪,毕竟我们都是这一理念下造就出来的还不错的成品。可是,我那时根本不可能做到全权教给老人带,看不惯的就会忍不住发声。于是,传统理念混杂着零敲碎打填鸭式灌输的“新理念”,就变成四不像。就好像,吃馒头夹辣子本来挺好,非说辣子没营养,硬是要放块儿黄油在里面。
老大上幼儿园之前,和老人们相处的时间比较多,上面所说的情况就会比较凸显。事实上,带了老二方才知道, 3岁之前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孩子性格的形成,安全感的确立,自信心的建立都是在这段时间培养起来的。老大在那个阶段每天都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现在想想,这本身就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件事情,上一辈可能说这样是对的,我们可能说那样是对的。最终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对,反正你们怎么说我就怎么来。
前不久翻看老大小时候的视频。有这么一段:孩子手里拿着一辆小汽车在茶几上安静地玩。四周坐着我、孩儿爸、爷爷、奶奶在闲聊。突然,奶奶说,“闹,喝点水”(闹——老大小名)于是,把杯子端到老大的嘴边,孩子噙着杯沿,头向下轻轻一点,喝了一口水。手上仍然摆弄着他的小汽车。我突然很大声地说“不是昨天才买了个新水壶吗?咋不用那个呢?”,其实没别的意思,应该就是突然想起来的那种夸张反应。“那个壶他不会用!”爷爷说。“会用,买回来就用了!”我争辩。于是,强行把新买的水壶装上水塞给老大。老大捧着水壶,面无表情地吸了一下。“呀,会喝的!”四个大人相视而笑,异口同声满意地说。
没想到一段不经意录的视频,再次翻看时,却可以当做育儿案例来剖析。下面冒充一下专家,分析分析在此案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
一、无视孩子的需求。喝不喝水和用什么喝,都是几个大人决定的。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增加孩子的依赖性,影响孩子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自理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
二、无论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突然打断孩子让他喝水,还是刚喝了一口,又被我打断要求换水壶。都破坏了孩子专注力的培养。
三、还好,在这件事情上,最终的结果不管是否影响了孩子的成长,表面上是愉快的,家庭氛围是和谐的。然而在那段时间,争论到最后不欢而散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而且还都是当着孩子的面。那么,对孩子的影响除了上面所说的依赖感、自理能力、自信、专注力之外,还可能影响到他的性格和脾气。
诺,逐渐,上述影响所带来的问题在老大的成长过程中陆续显现出来,对大人的依赖,自理能力不足,自信心缺乏,专注力不够,安全感缺失,爱哭,爱生气。这两三年来,我们像打怪兽似的,和孩子一起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道路之艰辛真得很难想象,每一个问题都在希望和失望间不断地重复。哎,还真是凭着一股子韧劲儿,才有了今天孩子的成长和我们的醒悟。
前两天网上看了一篇文章,有这么一段:“很多成年子女,在生活上依赖父母,比如让父母带孩子,帮忙做家务等,但同时又嫌弃父母带孩子带的不好,家务做的不称自己的心。替父母们感到委屈,牺牲了晚年生活,可是依然得不到孩子的尊重与感恩。”
觉得挺有感触,所以写下今天的文章。同时,作为一个接受过父母的帮助,又体验了自己带娃的二孩儿妈,我觉得教育理念这个事情得辩证地看。并不是所有的传统理念都是错的,也不是所有的新理念都是科学的,更不是所有的科学理念都适合所有娃的。隔代教育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混杂教育混合喂养可能才是孩子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始因。所以,作为成年人,怎么协调好家中各成员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关系和角色,如何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有时撒手不管,有时又想管就管),怎样明确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才是重要的,需要花时间去思考的问题。事实上,让父母帮忙带娃的最初设想,也是让老人们照看孩子的起居,自己负责孩子的教育嘛。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真应该持之以恒,绝不能偷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