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水瓶座,AB血型,是一个哭点和笑点都很低的人,有人说我是双重性格,难听一点就是说我是个有点神经质的人。我不服气,这么多年,我努力地反驳,后来证明,他们说的是对的!
我是一个双重性格的人,也是一个有点神经质的人,我喜欢喝咖啡,也喜欢吃大蒜;我喜欢喝清淡的白开水,也喜欢喝刺喉的烈酒;我喜欢热闹的街道,也喜欢安静的小巷;我喜欢阳光,也深爱夜晚;我相信永恒,也承认短暂;我时而理性,也时而感性;我不是坏人,但也不是什么好人,我只是一个极度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我喜欢做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哪怕要面对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我也从不在乎,我宁可活成别人眼中最差的形象,也要活成自己心中最酷的模样。
这种特征,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表露无遗。
上高二的时候,我在老师家长的反对中、在全校学生的嘲笑中毅然决然选择留级,或许那时,他们就觉得我可能是神经病吧,周围那么多忍受不了高中令人窒息的学习氛围而退学的学生,还有那么多期盼着早点结束高中生活的学生,而我却选择再来一年,不是神经病是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每天在学校混的是什么日子,那时我很明确自己是理智的,在我想改变的时候,就算全世界都拿我当笑话来看,我也只听从自己的内心,跟着感觉走。
当我从高二重点班抱着书走去高一新班级的时候,校园中一片嘘声,大家都攀在栏杆上看我,有些不怀好意的人故意大声喊我傻逼,我回头朝他竖了个中指。新班主任见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个决定太对了,与其混到高三再来一年,不如现在就重新开始。接着班主任朝我竖起了个大拇指。
年轻的我们,需要一种特殊的“仪式”来告诫自己,像是迎接一个新的开始,又像是与过去诀别的象征。
新的班级,我断了很多朋友的来往,有些人与我反目成仇,我也满不在乎。虽然我的成绩依旧烂,但我觉得,从那时起,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重新塑造了我的人生观——不要在乎别人的目光,在不触犯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新的开始,我变得更加沉默,为了打发无聊的空暇时光,我每天抱着书低头阅读,慢慢的,我喜欢上读书,喜欢上写作,更喜欢上思考。
后来我接连在校报上发表了文章,虽然现在来看,那是多么地微不足道,但却是我当初引以为傲的不竭动力。
再后来我去竞选学生会,很多人都在背后说我:就他也竞选学生会?语气中带着不屑和嘲讽。但当时我很自信,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就是感觉自己一定可以。如我所愿,凭借一场脱稿演讲,我被聘为学生会体育部副部长,第二年,我就直接竞选成为学生会主席。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其实我们每个人也是多元化的,毕竟,是人组成了这个世界。在老师眼中,或许我是一个好学生,因为我具备好学生身上所携带的很多优点。但在学生眼中,我依旧是一个坏学生,因为坏学生身上所有的坏毛病我也都有。
我就是这么一个双重性格的人,从中学到现在,从未改变。
工作后,我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总感觉自己孤苦伶仃,找不到一个可以诉说心肠的人,后来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不再形单影只了,但心灵却还是经常感到漂泊无依,就算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常常不知道哪里才是属于我的归宿。
书上写:有时候你会特别渴望找个人谈一谈,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往往都谈不出个所以然,慢慢地你领悟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没办法用言语告诉别人的;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诉了别人,别人也理解不了的。所以,有些话,只能放在心里,让时间告诉你一切。
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特别渴望找个人聊聊天,哪怕只是讲讲话,但是到最后又发现,往往很难有心灵感应者,慢慢地领悟到,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诉别人的,虽然那并不是什么秘密,但就是没办法用言语能诉说清楚,即便诉说清楚了,也很难有人感同身受。所以,有些话,只能放在心里,让时间慢慢地去消磨,让时间慢慢地去平复,让时间慢慢地去告诉你答案。
我们都还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模样,便已成为漂泊北京的浪子,尚未磨好剑,出门便已是江湖。北京是一个只要奋进就能实现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稍一放松就被淘汰的地方,我对她是又爱又恨,像极了我的双重性格。
我喜欢北京的夜晚,每当华灯初上,我经常沿着街道随便走走,看看高楼大厦,看看穿梭车流,看看人影匆匆。后来,我和我的哥们一块买了辆二手SUV,我经常开着车在夜晚兜风,有时虽然一个人,但听着广播,吹着风,很有情调,一点也不觉得孤单。
我渐渐喜欢上车里安静的时光,就像一个密闭的私人空间,可以不被打扰,可以将心事锁住,又可以将烦心事关在外面,一个人坐在车里,听听音乐,刷刷微博,看看风景,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这样静静地待着,想想心事,都是一种值得浪费的时光。
一个人的时光就一定会是孤独的吗?不是的,一个人也可以玩的很有意思。
有一次回老家,吃过晚饭,我开车围着家乡的小村庄闲逛,农村的夜晚,死一般的安静,没有路灯,没有行人,家家户户都早早地门扉掩映,我开车走在田野的路上,把大灯打开,周围茫茫一片漆黑,灯光所及处,也不过浑浑噩噩的朦胧之感,就像滚水冲不开的晦涩青春。
想起一句话:学会干净的语言和安静的笑,跟着风走把孤独当自由。此时此刻,我愿做一个孤独的使者。
当车开到村口的大桥上时,我打开车窗,一阵清风吹过,让我感到特别舒服,于是我把车靠边挺好,车窗全部打开,清风与虫鸣的声音一起钻进我的耳朵,这是童年多么熟悉的感觉,而在如今钢铁城市中是根本感受不到的乐趣。看着月光下偶尔范亮的水波,我想起了小时候在这里捉鱼的场景,想起了曾和小伙伴躲在桥下偷着抽烟的日子,想起了曾在河中光着身子学游泳的欢笑,想起了太多回不去的开心记忆……不知不觉,已经晚上11点多了,我开车回到家,妈妈一顿责怪,问我去哪了,这么晚才回来。我说:我在村口大桥上吹风呢。我妈问:你在那里吹风干什么?我说:因为舒服啊。我妈说:你神经病啊,大晚上在外面吹风。
那时,妈妈一定觉得我是个神经病,因为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鲜活的事例可以为这一观点佐证,比如不喜欢过生日,比如这么大年纪了还不结婚,而且还不着急。很庆幸的是妈妈是一个很开明的人,她知道我的性格特征,所以从来不会刻意要求我必须要做什么事。
从小到大,我的生日一个不落的一个都没有过,因为我不喜欢被几十双眼睛聚焦的感觉,好多人盯着我给我唱生日快乐歌,我傻傻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摆什么表情才好,那时的我真的一点也不快乐。我宁可独自一人对空饮酒,不会为顾及谁的感受而强颜欢笑。或者两三好友聚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绝口不提特意来为你过生日这件事,不喜欢谁为谁刻意去做一件事情的感觉,因为刻意就代表给了对方潜在的压力,好像表示着这样一层意思:给你过生日耗费了我很多精力和时间,你要感激我。而好朋友在一起,无论过不过生日都是同样的感觉,不管有没有生日蛋糕也都是同样的氛围,在一起就很开心,没有刻意,也没有伪装,自然而然,舒适愉快。
我是一个很随心的人,喜欢跟着感觉走,最不喜欢的就是什么时候必须要做什么事情。生日了就要吃蛋糕,情人节了就要送玫瑰,为什么非要等到这一天到了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女朋友?有生的日子天天过,何必问生日怎么过,只要心中有爱,每一天都可以是情人节,每一天都可以说句我爱你,这样岂不是更好。
就连春节也是一样,我不知道现在的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只有春节的时候才知道回家,或许因为工作的原因,很多个春节我都没有回家,妈妈也很开明,从不强求我必须回家。
今年春节时,我发了条微博:
像我这样的江湖儿女,从来都是四海为家。
不在乎节日,不注重生日,不喜欢用概念束缚自己,从来都是有酒喝酒,没酒饮水饱。
比起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地应酬,更喜欢两三知己,一灯如豆的随心。
不回家过春节早已经习以为常,我妈说了,什么时候回家我们什么时候过年。
因此,让我这些年来浪迹天涯,从不寂寞。
北京的春节,没有烟花,没有鞭炮,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整个城市都给人一种人走楼空的感觉。给妈妈打个电话,告诉她我在哪里过的春节,和谁一块吃的年夜饭,最后说一句妈妈我想你了,何尝不也是一种幸福。挂掉电话,望望窗外,我才意识到,我不是不想家,也不是不想团聚,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时候,我知道,我该做的是认真面对当下的思念,因为孤独是生命的常态,所以陪伴才显得格外珍贵,当认真感受过孤独的滋味,才会懂得陪伴的意义。
我每年回家见到妈妈都是要用拥抱的,大大的拥抱,妈妈会亲吻我的脸颊。
我的妈妈是个很有趣的人,她传统中又不失开明的思想,有时甚至开明到让我怀疑人生。
随着年龄的递增,我妈也开始成为催婚一族的成员,经常和我念叨结婚的事情。有一次回家,我妈问我什么时候能领个女朋友回家,我开玩笑说:天天问我有没有女朋友,每次回家也不给我安排个相亲。
没想到我妈说:现在哪里还有相亲的,不是都从网上找嘛,你也去从网上找个呀。
我:……
还有一次,我妈问我这辈子还能结婚吗?我说当然能了。
我妈说:那我问你个问题,如果将来我和你媳妇同时掉到河里你先救谁?
我说:先救妈。
我妈说:哈哈哈哈,活该你没有女朋友。
我:……
我现在经常给妈妈汇报我的感情经历,和哪个姑娘恋爱了,她的性格如何,和她在一起的感觉如何。遗憾的是,后来分手了,不知道怎么对妈妈讲。分手那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直到第二天晚上凌晨,饥饿让我难以忍受,我托着晕头转向的脑袋强行让自己起床,用仅剩的理智给自己泡了包方便面,狼吐虎咽吃了两口,又想起了分手的事情,泪水就止不住往下流。
后来迫不得已了,把分手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跟着我一起难过,我不想让妈妈为我难过,强颜欢笑说分手后的我过得很快乐。
后来交了个新女朋友,妈妈经常给讲解恋爱秘诀,如何哄女孩开心,如何相处,如何照顾女孩,最后总不忘说一句:再分手,妈妈就不要你了。
爱情于我而言不是生命的全部,但却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延续,而非年龄的催化,在我没有遇到真的爱情的时候,我不会因任何外界的压力而结婚,这是我对爱情最基本的尊重。这个世界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我尊重爱情,就像是尊重文学,尊重自然,尊重呼吸,尊重所有没有任何杂质的事物。
有人在朋友圈说最完美的人生是这样的,大学时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毕业后订婚,24岁结婚,25岁有孩子,27岁要二胎,30岁事业有成,然后就爱情事业双丰收。我很不理解这样的人生规划,每一步都按照规划的走,难道你80岁的时候就该死吗?
有些人年龄大了还没结婚,不是因为觉得婚姻不重要,而是婚姻很重要。我很认同这句话,所以,有些人20岁就结婚了,我从不羡慕,有些人一辈子没结婚,我也不觉得那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将就的事情就是婚姻。
至于该不该结婚,我更欣赏这一类人,他们因爱情而走进婚姻,彼此相伴,彼此尊重,彼此进步,他们在婚姻中不丢失自己的灵魂,努力寻找幸福应有的模样。如果他们没有遇到对的那个人,也不会因此而自暴自弃愤世嫉俗,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会因外界的压力而随便找个人草率结婚,他们宁缺毋滥,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就算一辈子不结婚,他们也不会觉得孤单,他们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用提高自己品质的生活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他们爱自己爱生活,然后去等待如自己一样的那个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婚姻观,我从来不恐婚,甚至极度向往婚姻,但到现在还没结婚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我还没有认识自己和世界的时候,不该轻易给别人承诺一生的誓言,更不会因为外界的种种压力而仓促结婚,对自己负责更对她负责,不害人亦不害己。
我要做那个拒绝婚姻又渴望婚姻的大龄青年,一如我的双重性格,在孤独中享受孤独。
左小祺,青年作家,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
水瓶座,AB型,喜欢喝咖啡也喜欢吃大蒜;喜欢清淡的白开水也喜欢刺喉的烈酒;喜欢热闹的街道也喜欢安静的小巷;喜欢阳光也深爱夜晚;承认短暂也相信永恒;时而理性时而感性;不是坏人但也不是什么好人,只是一个极度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代表作:《孤独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还我一个飞扬跋扈的青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