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9 - - - 草稿

        试释清代对基层官员的

                    覃恩貤赠

        近读清人刘潜《刘草窗文集》之《貤赠修职郎太学生瑞庵墓志铭》《嵩麓先生调元张君墓志铭》等篇,发现在古代墓志及碑文中,多有“覃恩貤赠xx为修职郎”“新皇覃恩,貤赠所生”等类似词语,在翻阅有关姓氏的祖谱中亦多有出现。为此,本文通过对清代覃恩与貤赠探寻、研究,整理成文。虽读起来感觉乏味,但笔者意在通一定的引文资料,提供真实可信的实例,来说明其可靠性。                                          覃恩一词,《辞源》(商务印书館1983年版)的解释是:“广施恩惠。多指帝王普行封赏或赦免”。《汉语大字典》(1993年武汉版)“覃:tan(上声),廣施(恩惠)。南朝謝靈運《辭禄賦》‘荷賞延之渥恩,在弱齡而覃衷。雖鑣羈之有各,恒游獎而爬滞’ ”。该引文之“覃衷”,《艺文类聚》卷三十六(人部之二·隐逸上)引该《赋》作“覃惠”。两词字有异,意亦不同。据说原文已失,各书所引不一。笔者又从(旧)《唐书·本纪》第十六《穆宗》纪中看到:“贞元十五年(公元820年)正月庚子,宪宗崩。丙午即皇帝位。三月癸卯朔。戊午,吏部尚书趙宗儒奏:‘先奉敕,先朝所放制科举人,令于中书门下四品已上官同于尚书省就试者。臣伏以制科所设,本在亲临南省策试,亦非旧典。今覃恩既毕,庶政惟新,况山陵日近,公务繁迫,待问之士,就试非多。臣等商量,恐须罢停。’从之”。这里所说的“举人”,不是明、清所谓乡试中式者的称谓。因为唐代科举考试程序中无‘乡试’这一层级。时称‘乡贡’,即从层基推选应礼部考试之人。这段文字是说唐穆宗即位后的广赐恩惠,要求对前朝所举之人重试。尚书赵宗儒等经商议认为不必要重试,得到穆宗同意。文中有“今覃恩既毕”,说明在唐朝“覃恩”一词,已在运用(该段引文,还可参见该书《列传》卷117《赵宗儒传》)。《辞源》该条又引宋司马光《温国公集》二四《論覃恩劄子》:“伏望朝廷豫先明降指揮,言今歲所行明堂之禮,更不覃恩轉官,使中外咸知,以絶徼倖者之望”。网上搜得该扎是指司马光于北宋嘉祐七年(1062年)七月五日奏章,“臣光等伏睹今月三日御扎:‘ 取今年季秋择日有事于明堂,所有合行诸般恩赏,一依南郊例施行。’  臣等窃見皇祐二年(1050年)亲祀明堂,是以初行希阔之礼,文武臣僚并转一官。今国家修举旧礼,乃是常典,……况今庶官滥溢,经费窘竭,岂可复踵往岁之失,以增今日之弊。伏望朝廷豫先明降…(接引文,故略)。”(见《司马文公集》卷24)可知司马光是反对借明堂祀滥施恩惠而上书。上引说明:覃恩,唐代已有,宋代继之。在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清兵入关,定鼎中原。十月一日即位燕京,颁恩诏于天下,罗列事宜,涉及王公贵族,大小各官,军民老人,乡会加科、岁贡作恩、儒学增额、旌表烈妇、隐逸山林、前朝旧臣,罪犯宽赦……计52条(文以一、一、一、……示序次)其26为“……照前朝覃恩事例,俱准封赠”(見《顺治实录》卷9),这里说的“前朝”系指明朝。可见清承明制,继续沿用覃恩这一词语。由于皇帝即位,普恩天下,对於大小官员的親人,如何加施恩惠呢?这就引出貤封(赠)的问题了。

          所谓貤封,其“貤”字,《汉语大字典》(页1509)解释:“yi(上声),转移。《玉篇·貝部》‘貤,貱也。(页1513  ,貱  bi<上声>,以物辗转给人)。《说文·辵部》貱,迻移也(页1594  之迻yi,同移,迁徙。<清>段玉裁注  :迻,迁徏也。辗转写之于书曰迻书,辗转给人曰迻予。<清道光举人>王筠《句读》‘今言貤封、貤赠,即迻予之意’ ”)。因此可知:貤、貱、迻三字同意,即移。 而貤封(或貤赠)一词,明代早期尚末见用。当时对官员亲人的封赠,其用法同对官员本身用法一致。如《明宪宗实录》卷189载:“成化十五(1479年)四月甲寅(二十八日)实授湖广道试监察御史马隆为该道监察御史。而明《巩县志》载圣旨:“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朝廷設監察御史,欲其振紀綱,勵風俗,以弼成國家之治者也。非廉慎明敏之士,不輕畀焉。爾湖廣道監察御史馬隆,發身賢科,屢更縣令。克勤撫宇,茂著聲稱。迨進今官,振揚風纪。用是進爾階文林郎”。其父马忠“善積厥躬,訓成令子。推原其本,恩典宜颁。兹特封爾為文林郎,湖廣道監察御史”,其母“爾張氏,推恩所自,恤典宜颁。兹特贈孺人。九原有知,服此寵命”。另如圣旨:“南京工部營缮清吏司主事趙迎,蔚以俊才,奮登甲第。授官郎署,往詣留都。克慎克勤,賢聲茂著。爰颁渥命,以示寵褒。茲特進爾階承德郎,锡之敕命”(圣旨纪年为嘉靖拾贰年<1533年>拾贰月拾壹日,見于巩邑芝田稍柴趙迎《奉天敕命》碑。该碑嘉靖年甲辰<二十三年1544年>拾壹月二十五日建)。又有圣旨赠其父:“……爾原任陝西慶陽推官趙璠,乃南京工部營缮清吏司主事迎之父,兹特赠為承德郎。……母符氏,兹特赠為安人”。此碑是赵迎進階承德郎(正六品)时随赠其父母的圣旨。以上两例说明,在明代(明初至嘉庆间)以官员本身的官階转给父母时,用生曰“封”,与官员本身用法一致。

          对官员父母的封(殁曰赠),清代则用了新的称谓“移封”。该词原曾是“子为人后,皆当移封”,是指在宗法制度下,儿子出继别人,其在原生家所受封赏,可随移至新家;或在新家,应继承新家的封赏。对该词赋予了新的涵意,用于以官员本身应得职街转移给先人。其首见于顺治元年(1644)十月甲子,即位恩诏。有:“京官八品以下,准给本身敕命,願移封移贈者聽”。又《雍正实录》卷35载: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辛未,吏部尚书朱轼《条陈》:“教授、教諭、訓導,其有情願將本身應得封典移贈父母者,亦准其父母并封”。再如,乾隆十七年(1752)四月,山西巡抚兼管提督事阿桑哈上呈《□旨定夺,貤赠曾祖父母摺》言“……不胜感激,欣喜之至。惟念臣之曾祖父母,尚未得沐恩荣职,私衷不能自已。臣願以封恩貤赠臣之曾祖父母”(百度文库  文荟轩    历史达人2024一04一10)。又《乾隆朝实录》卷660载: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七月戊戌,谕:(时任广西布政使署理巡抚)“今日,顾济美奏请貤封,並舍图肯等为游击任景代请貤封。均著照所请准其貤封。”  这说明乾隆十七年前后,大臣在奏摺中已经使用貤封这一词语了。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八旬万寿,恩诏后月余,二月十一日,吏部、兵部为落实恩诏上呈《题本》:“四品以下各官,有情願以本身妻室封典貤封祖父毋、父母者,准其貤封。”  三日后即得旨“依议”(见《八旬万寿盛典》卷63)。这就是说在乾隆年间,貤封(赠)正式成为官方用语。

          现在回到本文开始提到的《瑞庵墓志铭》,云“文英兄以辛丑科挑授知县,改选卫辉府新乡县教谕。遇乾隆五十五年覃恩貤赠公为修职郎,孺人亦为八品从贵”。作者刘潜,字季含号草窗,称同宗瑞庵叔长子文英为兄。刘文英辛卯科(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举人,辛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即《铭》称“挑授知县”,因亲老改教职任教谕。该职,雍正三年,朱轼《条陈》称:“教授正九品,学正、教谕、训导並无品级。应将教授照知县例,封文林郎(正七品),学正、教谕照县丞例,封修职郎(正八品),训导照主簿例,封登仕郎(正九品)”。因此,文英为教谕衔授修职郎。《条陈》又言:“八、九品官向例止封本身,不封妻室,是以移封止其父。嗣后应准其父母并封”。因此,乾隆五十五年覃恩,以文英本身之职阶修职郎貤赠其父,其母为八品孺人。

          该《铭》又言:“登封高文明、偃师史可亭、洛阳席乃心,诸先生咸相缔为莫逆交”。据偃师县史家湾《史氏宗谱》载《敕(封)[赠]南阳府叶县教谕修职郎》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任使需才称职,志在官之美。(貤)[驰]驱奏效,报功(鹰)[膺]锡之仁。尔史宏绪,乃河南南阳府叶县教谕史廷辉之父,雅尚素风,長迎善气。弓冶克勤于庭训,箕裘丕裕夫家声。兹以覃恩貤赠尔为修职郎河南南阳府叶县教谕,锡之敕命。於戏!肇显扬之盛事,国典非私酬。燕翼之深情,臣心弥励。

        制曰:奉职无愆,勤劳之绩。致身有自,宜酬鞠育之恩。尔祖氏乃河南南阳府叶县教谕史廷辉之母,淑范宜家,令德昌后。早相夫而教子,俾以孝以作忠。兹以覃恩赠尔为八品孺人。於戏!(贵)[赉]象服之端严,诞膺钜典。锡龙章之涣汗,永播佳音”。

          转录该《宗谱》载圣旨,笔者又从网上查到郑州市《圣旨碑亭》,该亭载文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十一月,貤赠归德府夏邑县教谕管训导事娄伟之父娄望举的圣旨。因未载全文,仅从披露的部分文字,无法与史廷辉圣旨文相对照。笔者又查到同治拾壹年(1872年)拾月,陕西白河县训导张叶昌之父母圣旨原照。该旨为滿汉合璧。右侧右起为汉文。结尾为汉文“陜西白河縣訓導”“拾壹年拾月”“張叶昌之父母”(共三竖行分写,跨三行文字上面钤盖方印)。右左对称。左端为滿文,直至钤印。经笔者核对,该圣旨文,除去人名、地名、官阶名外,与史的圣旨文几乎全同,仅有个别文字差异。两旨时差百年,却几近全同?笔者对抄录圣旨的个别字,採用1959年中华书局校刊《史记》的双括号法示之。园括号内的字为当删去之字(即误字),方括号内字为当补正之字(即正字)以示原貌。该旨所言史廷辉,即《铭》文所称之史可亭。据《宗谱》载:史廷辉,字晓仓号可亭。生于康熙乙酉(四十四年1705),卒于乾隆庚子(四十五年1780)。雍正己酉(七年1729)拔贡,乾隆乙酉(三十年1765)任叶县教谕十二年。该圣旨未指明覃恩是指什么重大庆典。因此据《历史档案》2015年第二期馬镛《清代封赠制度探析》载,乾隆朝覃恩有八次:一.雍正十三年九月己亥,高宗弘曆即位,《清高宗实录》卷2。二.乾隆十六年十一月戊子,皇太后六十诞辰,加上徽号礼成,《清高宗实录》卷403。三.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皇太后七十诞辰,加上徽号礼成,《清高宗实录》卷649。四.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辛酉,皇太后八十诞辰,加上徽号礼成,《清高宗实录》卷897。五.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丙寅,孝圣皇后升袝太庙礼成,《清高宗实录》卷1032。六.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庚子,七旬寿辰,《清高宗实录》卷1098。七.乾隆五十年正月辛亥朔,五十年国庆,《清高宗实录》卷1222。八.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壬午朔,八旬寿辰,《清高宗实录》卷1346。笔者又对其进行逐一核对。由前述知,史廷辉乾隆三十年司铎叶县,至四十二年任滿年高致仕时,其间仅有两次覃恩机会,即三十六年覃恩天下。恩诏事宜,计有二十条之十一“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现在品级,已得封赠外,凡升级及改任者,照新衔封赠。”  其四十二年覃恩事宜计十九条之四,其内容基本相同,从略。由于清代基层县级官员,经过铨选,到获得任职需二十多年的候选。一但获得任命,其任职文凭上即写明职衔。当其遇到覃恩貤赠时,尽管恩诏明文有“内外大小各官,各以现在品级得已封赠”,但也有不封的规定,如“官员遇覃恩,每任中止封一次”“职阶相同,不准重封”“二年内不行呈请者,无庸颁给者”(见《八旬万寿盛典》卷63)。因此史廷辉任职后遇到的首次(三十六年)覃恩貤封,是一定要呈请不会错过的。这里又引出呈请问题,官员欲貤封親人,如何进行呢?由乾隆五十一年(1786)九月,安徽巡抚書麟《為循例據情彚奏事》摺:“竊照藩臬副將以下名官,有請貤封者例准詳報,督撫提鎮核明彚奏。遇乾隆五十年正月初一日恩詔,據安徽布政使陳步瀛詳據:署太平縣知縣事宜城縣縣丞何孝達,請將縣丞本身應得封典貤贈胞兄孝揚、嫂李氏。又據:休寧縣縣丞毛佩蓀,請將本身應得封典貤贈外祖父王臣、外祖母龔氏等情,呈請代奏。前來臣查何孝達、毛佩蓀情願將本身應得封典貤封兄嫂、外祖父母,稍酬教養之恩勤。均屬實情殷報,可否准其貤封之處,出自皇上天恩。理合循例,據情彚奏。伏祈皇上睿鍳。謹奏。”“該部知道”(硃批)”(图片来自《宫中·乾隆朝奏摺》第61辑页489)。

        从这里,我们又了解到对于省级高官与基层官是的貤封亲人呈请是不同的。巡抚(从二品)阿桑哈是直接上呈皇帝,而对游击(从三品)任景、县丞(正八品)则是通过省布政使核明由省巡抚據情彚综循例代奏。这就说明三品以下基层官员情願貤封亲人应是由官员申请,再有省级官员代呈,若不由官员本人提出(如上例的父母,兄嫂或外祖父母等亲人),圣上怎能知道親人名姓呢?不过,基层官员欲貤赠,原始申请实例资料,目前尚未见到,有待进一步发掘。

        据《八旬万寿盛典》卷63载:命下,通行内外各部院衙门、八旗、直隶各省,所有应行请封各官,均以奉诏之日为始,定限二年内,开明出身、履历、应封、应赠名姓。…在外大小各官,取具冊结、由各该督抚、府尹送部,部照例题请,揭送内阁。怎样呈请呢?该卷又说,督抚、提镇循例自行摺奏;藩臬及副将以下,着实详报,督撫、提镇核明彚奏,饬交吏、兵二部核覆准行,请题颁给,恭候命下,揭送内阁撰给诰、敕。结合前面所引阿桑哈及書麟奏摺,大可勾勒出省级以下官员申请的过程:当接到圣谕后,欲貤赠親人,就应该由官员本人提出申请、具冊结(即亲族的保证)、地方官簽署意见(印结)、省布政使审查核实代为奏请、督抚循例彚奏(文官至吏部、武职至兵部),由部作核定意见、呈报内阁转至皇帝最终裁决。

        该书又详细记载了清高宗弘曆八十寿庆覃恩貤赠的实施情况:五十五年正月初一日颁诏天下,吏、兵二部同于二月十一日题本,十四日奉旨办理。从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七日,仅九天已办理过的结果(笔者仅摘录七品、八品、九品官数据)。在京:七品受封225员、貤封118员,八品受封294员、貤封86员,九品受封164员、貤封103员。合计(1一9品)受封1219员、貤封497员。在外:七品受封82员、貤封385员,八品受封19员、貤封934员,九品受封2员、貤封316员(以上並未区分各正、从品官数据,又无封、赠区别)。合计,(1一9品)受封231员,貤封1820员,其中8一9品,受封103、貤封1635员。就全国而言,仅开办数天已办貤封已达2554人。绝大多数是县级及以下的低级官员(其后办理情况未查到)。本文所涉及的瑞庵就是这众多低级中的一员。由此可以想见覃恩貤封的热度及工作的难度。     

        再看《调元张先生墓志铭》云“古人七十曰老,而传矧復过之。忽闻见铨。六百里外振铎。……新皇覃恩,貤赠所生。旋即告休,归扫先茔。”刘潜《沈邱县训导张调元先生行实纪略》中言:张燮,字调元号嵩麓。卒于道光六年(1820年),享年八十有九。由恩贡肄业成均,选沈邱县训导。在任凡十二年。”由此推算,其生年为乾隆三年(1738年)。由巩县《已酉志》载其为乾隆五十四年已酉恩贡。由其“凡任十二年”说明其任教沈邱似在嘉庆十三、四年。如此,“新皇覃恩,貤赠所生”应是指道光即位覃恩天下,时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庚戍,皇帝即位于太极殿。登极礼成,颁诏天下。恩诏事宜计二十三条,之三  “内外大小各官,除各以现在品级已得封赠外,凡升级及改任者,著照新衔封赠。”(见《道光朝实录》卷3)。此应是该《铭》中所称的新皇登极貤赠而告归的依据。从《行实纪略》的标题看所赠职衔应是沈邱县训导。由雍正三年八月庚戌朱轼《条陈》所奏,训导以主簿例封登仕郎。但乾隆元年七月辛酉,吏部议准”御史夏之芳奏‘请疏通贡生酌补佐贰,恩贡、拔贡、副贡生,准以州同、州判、县丞分别考取;岁贡准以主簿考取吏目分别考取。依照考定职衔名次注冊,入于双月选用,令其回籍候选。’  从之 ”(见《乾隆朝实录》卷23)。这样,自此以后,恩贡得以依县丞例考职。而恩贡张燮嘉庆年间,为乾沟白云寺《饬当地碑》撰文,自称“己酉恩贡候选教谕张燮”说明其以進入县丞例等级的教职候选系列了,最终被任命为训导一职(从八品修职佐郎)。

          总之,像刘文英,张燮这类基层微员,作为教谕或训导,要想获得以己之品级貤赠父母,覃恩是关键。遇到覃恩,乃是运气!经由微员本人申请,亲邻具结(即为之证言、担保),县、府级地方官落实作印结,省布政使审查手续代奏,由督、抚彙奏至吏部(武职至兵部),由部级核定,经大学士簽票呈请皇帝裁定。再下达内阁拟旨、填写、核对,最后由内务部尚宝司钤印。传至原呈请省份,发至申请官员。圣旨到家,叩拜谢恩,珍重收藏!完成全部流程。覃恩貤赠是一种普遍赐恩行为,所谓皇帝对某微员特簽貤赠,派员颁发,是一种自嗨式误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