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开通报2起党员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吃喝问题绝非小事小节,关系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必须露头就打、从严查处,不断深化、实化举措,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杜绝违规吃喝,首先要正确理解“违规”的真正含义。整治违规吃喝的核心不是“吃喝”本身,而是其背后存在的权力越界与作风问题。实际上,从中央到地方的各项禁令,其核心始终是规范公务行为,严明纪律红线,而非“一刀切”阻绝正常人际交往。关键在于守住“不影响公务”“不铺张浪费”“不利益输送”底线。对于违规吃喝,《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已作出明确处分规定,包括接受、提供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吃喝,违规组织、参加用公款支付的宴请,超标准、超范围接待或者借机大吃大喝等四个方面,明确了“和谁吃”“在哪吃”“谁付钱”等行为边界。在严守这个红线的基础上,党员干部进行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人际交往,并不违反党的纪律。
杜绝违规吃喝,重点要在自身建设上持续用力。其实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中国是人情社会,觉得喝两杯酒、收几条烟不过是人情往来;有的会说“行业特殊论”,自认为所在行业、岗位存在特殊性,难以避免吃喝现象。但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违规吃喝吃的不仅是“饭”,更是“局”,频繁的、不正常的吃喝交往,往往是勾连攀附的手段、由风及腐的起点,“请君入席”的真正目的是“请君入瓮”。一个干部的腐化变质、违纪违法,往往是从一张卡、一顿饭、一瓶酒这种看似小问题开始的。更值得警惕的是,违规吃喝往往与“圈子文化”“山头主义”交织在一起。一些干部通过饭局拉帮结派,形成利益共同体,严重破坏政治生态。只有从小事抓起,从一顿饭、一杯酒严起,才能防微杜渐,避免“小管涌”演变成“大塌方”。在遏制违规吃喝问题上,自律是内因。如果一个人自身没有自律意识,即便有再多的外部监督和制度约束,也可能会想方设法钻空子去违规吃喝。想要“管住嘴”“莫伸手”,归根到底要靠思想的纯正、内心的笃定、信念的坚定。要切实把好“自律关”,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培养良好家风,让八小时内外都经得起检验。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遇到邀请不妨问问自己三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人请我吃饭,如果我不在这个岗位是不是一样会有这样的待遇?在哪吃、和谁吃、谁付钱自己是不是都了解,有没有可能违规的地方?如果不去会有什么损失,真的会影响个人、影响工作吗?想必如果想清这三个问题,该不该去心中自然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