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非常温暖治愈的小说,极其适合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悠闲地翻着。一杯茶,一本书,享受一个温暖的,充满爱意的,关于书信的故事。
友情提醒一下,在阅读之前,最后先回想一下,自己上一次写信,看信,那是什么时候?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年纪,有着怎样的心事,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我还记得,上次写信,是大学时期给父母写家书。虽说当时网络已经十分普及,虽然家人间关系一直都不错,但是电子邮件永远不会沾上眼泪。在信里,我可以大胆地分享我的思念,不怕被妈妈的眼泪打断,我可以滔滔不绝,不怕打扰到别人。似乎我们是在两个时空,由我的世界发出的呼唤,传到父母的世界里去——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书信很美的一点,是韵味无穷,双方都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思想去反应去回味。
这个世界上,总有电子邮件无法抵达的地方:那些被迫中断的友谊、爱和梦想……当我不在,这些信可以代替我继续呼吸。
书信是惊人的时间和感情容器。当我不在,这些信可以代替我继续呼吸,可以代替我陪伴,可以代替我说爱你。从脑到手,从手到纸面,每一步都是用心创作。开信,阅读,抚摸。这样的一个写信人和收信人的交流,和电子邮件的传达是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的。薄薄的重量,却联络了两颗心。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因爱而生的匿名书信接龙故事。
在西班牙山村波韦尼尔,唯一的邮差萨拉,因为电子邮件的普及,人们渐渐不再写信,邮政总局打算关闭波韦尼尔邮局,将她调到首府。萨拉的邻居,八十岁的老太太罗莎想出了一个方法,把萨拉留在波韦尼尔。她暗暗决定寄一封信,并让收信人也像她一样,给村里的人写信,创造一个匿名书信接龙。
罗莎把信写给了失联多年的好友路易莎。当年,罗莎和路易莎是形影不离的闺蜜,但罗莎爱上了路易莎暗恋的男子并与之结婚,路易莎因此远走他乡,两人失去了联络。六十年后,罗莎希望通过自己的信来弥补多年前的裂痕。她不期待回复,只要求收信人能把匿名书信继续下去,从而向邮政总局证明,村民们依然需要手写书信、需要萨拉的存在和她提供的服务。
一封信接着一封信,一个人的故事引起另外一个人的故事。结构紧凑对称,行文层层递进。从萨拉要调职,罗莎给幼时朋友的道歉信开始,到罗莎和幼时朋友的后代和好,萨拉确定留下结束。
老年的罗莎,梦想做诗人的少年阿尔玛,处在人生低谷的名诗人玛拉波斯基,为照顾身患阿兹海默病的父亲留在村里的少年亚历克斯,厨艺超然的家庭主妇希帕蒂娅,不知人生意义的性工作者萨拉伊,为养家而背井离乡工作的卡罗尔,为了爱情回乡的费尔南多,还有故事的中心萨拉。每个人的生活细腻的有点琐碎,读每个人的信的时候,好像有人在耳边将她的生活娓娓道来。听着听着,心就变得非常柔软。不知不觉中,就被她们的爱感动了。
很多有趣或者是被感动的地方。阿尔玛为了躲避不同意她的职业选择的父母,来到奶奶留下来的祖屋,初遇亚历克斯那天的一本诗集。盛名在外,却低落如女巫的玛拉,她却是救了一只小麻雀。而且非常笨拙完全不懂得怎么喂养。多年的家庭主妇希帕蒂娅,有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却在谈论厨房的时候,闪闪发光。喜好旅行的亚历克斯,却在十几岁就决定了守在村里照顾父亲。萨拉伊,抛夫弃子,然后又被抛弃。破罐子破摔地从事电话性工作,但是她却常常怀念小时候的时光。那首她请卡罗尔唱的《今天下午我看见雨在下》。
亚历克斯的父亲在初患病时写给儿子的信,以及他去世后,亚历克斯的回信。
费尔南多为萨拉准备的39封信,为她的每一年都送了一句情话,补偿她所有那些无法向她表明心迹的日子。
萨拉一个人站在那个她熟悉的地方,她的邮局办公室,哭了起来。她的眼泪里夹杂着幸福、长久以来缺乏爱情的痛苦以及对所有她曾爱过但已不在身边的人的思念。
寄信是只需用心就可以到达任何地方的最佳方式。
39封情书直达目的地,也就是萨拉的心里。
生活就这样慢慢继续着。
直到有一天,曾经像空气一样必不可少的东西虽然仍是必需,但是不再刻不容缓。再往后,就只是重要而已了,再然后就变成我每年一月一日所列的诸多愿望之一了。
我盼望着,每一封用心造就的书信可以见证一段光阴。即使到了像罗莎那样的年纪,还能回忆起年少的朋友的片段一样。让书信带我们回到那段时光。
之前读过《傅雷家书》,《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虽然是不同的情,但是书信承载的情感,确实是跨越时空的。到如今,仍被感动。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夜里做梦,那境界是如何不同,
或者一同在雨夜里失眠,那也是何等的有味。 ——《朱生豪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