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分为潜意识层面的厌学和意识层面的厌学:看起来学习非常认真的,学习刻苦的,但不代表他不厌学,凡是学习刻苦认真,但是学习效率低下,努力的成度和成绩不对等,就是厌学的一种外显,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是人生发展的目标,而非成绩在班级排多少名的目标,以成绩排名等为目标学生往往处于潜意识厌学状态,因为他们缺乏真正的学习内驱力,这样的学生学习潜能处于压抑状态而无法激活,所以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就相对局限而非发散性思维,这类学生似乎是主动学习状态,但是属于被动型主动学习,因为他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没有被激活,也即他们难以为他们将来的梦想去学习,而孩子的很多梦想是随着年龄和认识变化而多变的,在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兴趣的发展,而这些梦想和兴趣往往在成长过程中被扼杀,我们教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要激活他们内心的这种动力,而这需要你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特点,懂得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意识层面的厌学,这个在生活中很容易被认识到,孩子沉迷网络、逃学、不完成作业等等,这些孩子本身并非厌学,而大多是后期发展导致的厌学,这类厌学往往家庭教育方式和其人际关系模式相关。意识层面厌学的孩子大多的家庭家长往往会把社会竞争压力传递到孩子身上,不断的督促孩子学习,甚至督促孩子完成学习没有布置而是家长布置的作业,以及用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等等,这就导致了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被瓦解,在他们的意识层面更多的显示出学习好坏更多的在家长的荣誉感上,而他们自己的这种荣誉感被扼杀,所以,学习似乎就不是他们的事情了,另外的一些孩子意识层面厌学,往往和他们的人际关系形成的情绪性条件反射有关,入和教师、同学等,他们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不良的认知模式,影响着他们的人际模式,而人际模式直接反馈到其在团体中或者人与人之间的情绪反应方式,这又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显示在教师身上的,就直接导致偏科,在同学身上的,往往在上课时间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的思维很容易被一些琐事牵走,当思维被牵着之后,课堂知识就无法形成积累,长期形成学业下降,下降形成学习焦虑,焦虑又导致课堂分心,恶性循环。 作为教师、家长、学生都需要懂得心理学,作为非专业人士,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技术,但需要了解,但从专业的角度去看,教师是专业的,需要懂得心理学去发挥教师教育的优势最大化,作为家长,是转业的,因为你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学习对象,家长缺乏相关知识,教育过程就容易产生问题。孩子不是专业的,因为他们需要干预,需要提前告知,需要提前训练,我们很多家长往往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投入作为教育孩子的良苦用心来证明自己认真了,但往往缺乏对孩子成长和变化的干预性学习投入,这个投入,就是家长自己的终身学习,而不是孩子,还有很多家长很长一段时间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不需要操心的,但是这些只是他们自己内心中看到的孩子,而不是孩子内心的真正显示,直到有一天,孩子不是他们过去认为的那样优秀了,这些家长就开始纠结、挣扎、甚至选择放弃。 作为教师,学习专业心理知识,把教育资源最优化;作为家长,学习基本心理知识,把家庭这一“原始”社会建设好;作为孩子,多参加专业心理团体活动,把内心的潜力不断的释放出来。 对于孩子,重在干预,而非等到发生心理上的问题之后再去解决问题,而干预的过程,也是挖掘和释放心理潜能的过程,把每个孩子的心理潜能最大化,这不正是我们教师、家长、孩子所需求的吗?当一个孩子心理潜能得到挖掘并释放,学习就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教师和家长才能真正的放下心来。--周成松老师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chrseg。
2017-07-17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