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以后的我们对年味渐淡已然无能为力,但同时也倔强的坚持着古老的仪式感
今年大连的烟花表演定在正月十五,交通管制从下午直到晚上,政府为了这次表演做足了准备。
到了晚上,笔直的车道上遍是密密麻麻赶赴会场的人们。原本车水马龙的主干道变成了全家老小齐出动,万民徒步大会的现场。即便天气寒冷,也挡不住阖家上下庆祝元宵节的热情。
整个正月里,只有这天晚上才有一点年味儿。路上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嬉笑,街边上 有糖葫芦,棉花糖,呲花和兔子灯。所谓的年味儿,大概就是过年独有的风物吧。比如小时候记忆里妈妈酱的大骨,奶奶做的腊肠,舅舅做的灯笼,满街的鞭炮声等等,这些都是过年回家才难道体验一次的年味儿。
小时候,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可是如今高铁时速三百公里,快递可以全国次日达,京东淘宝可以买到全世界的特产,新衣服新鞋更是什么时候想换都可以,大城市同化严重,走到哪都能看见全国连锁……年味儿就这样一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悄无声息的消失。
可是中国人深种在骨子里的关于过年习俗的固执与坚持,恐怕连我们自己都不曾察觉。
不然,为什么我们每年一边吐槽过年没意思了还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拎着年货,为什么我们每年一边抱怨春晚没有赵本山不好看了还坚持开着电视刷着微博等到十二点,为什么身在异乡还要坚持煮一盘速冻水饺跟国内同时过年……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正月十五单位食堂早上吃的汤圆儿,中午我一边吞咽着大师傅包的大馅儿白菜虾仁饺子一边接着我妈的电话叮嘱我今天得吃饺子。中国人的过年情节,深深的种在骨子里,磨也磨不掉,消也消不了。
随着大批大批徒步回家的人群摩肩接踵的在马路上挪动,右手边一只带着雪白色兔耳朵的萌娃娃奶声奶气的跟爸爸撒娇说明年还要来海边看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