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澄湖畔,秋水伊人”是我们小群的群名,是文哥在饭局上临时攒群所起的。当时我们在五柳村舍饭后聊天,大家聊的和起劲,一时兴起,急迫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逛逛阳澄湖是我的提议,被大家一致接受,所以就成了定局。那天餐桌上一共六人,后来只有一人因为要参与婚礼无奈退出,其余都OK。
于是乎,周六一早就出发,周日下午才返回,驱车400多公里就只为一逛阳澄湖。只是辛苦两位司机,六点就爬起来,一路风雨兼程,到了阳澄蟹舫日头已过中午。聚餐安排在老杨的农家小院,三层的小楼附带小院,沿着围墙所改造的包厢里都坐满了就餐的客人,居中有数十平米的天井隔开了彼此间的喧闹声,给我留的包厢在西厢,也是最大的包间。我和老杨很早就熟识,不见外,就让他帮我配菜,一是我怕麻烦,一是远道而来的他们不识江南的菜品,若是面对一堆甜食难免会无所适从。所以点餐就没给四爷过目。从结果看确实还可以,文强哥几个还有小四小胡都对菜品感觉还可以,赞不绝口。他们之所以大快朵颐,也并非菜肴多么美味,大多因为一路奔波太过于劳累,懵圈之间就垫吧了几口早饭,一路上又未停,肚子早已咕咕叫,想必是饿了给啥都好吃。尤其是若曦和锦晨,表现很优异,一个钟爱吃炒螺蛳,一个对炒鸡蛋爱不释手。我只喜欢可乐,几乎自个儿干了大半瓶,还是超大号的那种。
待我们再出庭院已是大午后了,阴云渐浓,河风峭起,小艳和玉瑶留恋忘返于门前的小溪,潺潺水流间有红菱有荷叶有荷枝,还有一尾尾畅游其间的小鱼儿。院门与小溪中间本就有隔断的,于是就在庭院的右前方,悬空的小溪处架设数平米的水泥板,上面安置一座凉亭,休憩之所。内放两张石制方桌,并各配有四把竹编的靠椅,上搭有遮阳的顶棚。小溪的对面是一片葡萄园,坡上零星栽种有几颗柑橘,正值收获季节,枝头缀满果实,翠绿枝叶在微风中摇曳,发出细碎声响。有阳光的日子,光线透过树冠,倒影在水中,宛如铺开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正对庭院前门,砌有两米见宽的石阶,从院门口铺设开来,逐渐沉没于溪水。每年涨水时节来临,河水几乎能漫延到院门前的照壁。我斜仰在靠背上,静静看着玉瑶和小艳,她们在临水的石阶一个蹲在这头一个站在那头,一个凝望着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鱼儿,一个西北望着那缓缓东逝的溪水愣愣出神,一蹲一驻足的俩人,都陷入了沉浸,静默不语。刹那间,时光好像忽然被按下了暂停,两人若能共情于这湾溪水,从嬉戏的鱼儿和川流不息的逝水中能顿悟一丝丝欢愉的真情与感动,我想,即便此次的旅程就此戛然终止,哪哪都不去了,那所有的付出也是超级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