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期【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张永刚

柳宗元《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章凝练清丽典雅的语言。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

3.理解作者被贬时期孤独悲凉的心情。

学习重点:

1.品味文章凝练典雅的语言;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被贬期间孤独悲凉的心情。

学习方法:

品析法、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声朗读全文。

        导入:同学们,曹文轩先生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冰心先生也说:古今中外任何写景状物的散文都是作者以自己主观眼光和心情来赋予这些景物特殊的性格和生命。“境由心生,情随思变”,写景必然会染上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节课,我们就从这句话出发,顺藤摸瓜,探寻一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内心世界。

二、深入研习

话题一:说说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

     

小石潭

        请大家品读文章,用下面的格式说说你眼中的小石潭。

[格式]小石潭的——(具体景物)是多么——(景物特点)。你看:——(课文原句)。作者——(原句品析:关键字词、修辞手法、句式特点、感官视角、写作手法……)。

[示例]小石潭的水是多么清澈啊。你看“水尤清冽”,作者用简洁的文字直接写出了潭水的清澈,惜墨如金;“潭中鱼可百许头,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作者通过写鱼在水中游动无所依托,鱼影清晰映在石上,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正面侧面相结合,更加突出了潭水的清澈见底。

        师生交流,点拨小结。

【屏显】

小石潭
全石为底  状怪形奇
树蔓青翠  随风依依
潭水清澈  直视见底
游鱼活泼  与人相戏
源流朦胧  望而不及
竹树环合  冷清幽寂
幽静的小石潭
幽美的小石潭
幽深的小石潭
幽寂的小石潭

写景小贴士
正面侧面相结合
有动有静景活泼
比喻拟人添神韵
视听感触融感情

话题二:说说游览小石潭的柳宗元

柳宗元


        请大家深读文章,找出能表达柳宗元心情的语句,体会作者心情。

[格式] 柳宗元的心情是——(自我看法),你看——(原文内容) 。我认为——(结合原文或背景进行分析)。

[示例] 柳宗元的心情是快乐的,你看“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我认为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落寞,只好寄情山水。当他隔着竹林,听到水声时,自然的美妙音乐让他暂时忘记了被贬的不幸,心里充满了快乐,便“伐竹取道”,寻找能给予他快乐的小石潭。

      师生交流,点拨小结。

【屏显】

柳宗元
山水有情  心向乐往
临池羡鱼  心驰神往
望源不见  心中迷茫
景幽境寂  心神凄凉
欲借山水疗伤的柳宗元
向往自由快乐的柳宗元
人生道路坎坷的柳宗元
贬谪心绪难遣的柳宗元

话题三:说说“小石潭”和“柳宗元”

        请大家以“小石潭”和“柳宗元”为关键词,帮他们建立联系,说说你阅读本文的一些感悟。

        师生交流,点拨小结。

【屏显】

        柳宗元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抒发了自己在贬谪失意之时孤独悲凉的感情。

话题四:说说两种不同的贬谪之情。

        请大家诵读柳宗元的《江雪》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并说说这两篇诗文的异同点。

        请你想象:如果苏轼看到江雪之景,会如何写;柳宗元看到浩然月色会如何说。

        面对人生的逆境,你想做谁?

        请你试着对心如寒冰的柳宗元说几句话,鼓励他面对坎坷的人生。

三、课堂尾声

        请大家默读资料,说说你对柳宗元的认识。

        小结:一切景物皆情语。清澈的小石潭水不仅折射出了柳宗元内心的悲凉,更加映照出柳宗元一颗澄澈的赤子之心,真可谓——

【屏显】

一切景语皆情语
小文写大情,石破天也惊。
潭清心如镜,寄(记)语中华兴。

结束语:

        穿越历史的迷雾,我似乎看到了司马迁正在奋笔疾书,书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万“史”之本;文天祥在生死边缘挥笔而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谭嗣同就义前在狱中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绝命誓言。

        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文人。

        他们以深挚的笔触,构建起中国文脉;他们用柔弱的臂膀,铸就了中华脊梁。

  【屏显】

    中国文脉
    中华脊梁

        让我们再次用深情的朗读向他们致敬!

    (学生读课文,下课。)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石潭记》教学实录 田 玲/执教并整理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清代才子张潮有...
    灵动语文阅读 3,083评论 0 10
  • 第十课 永州八记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
    田源ty阅读 1,496评论 0 2
  •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
    唯一念想阅读 1,257评论 1 0
  • “陪我坐会。”H送完单身派对最后一个兄弟,面无表情的对我说。 小H是我同学,严格的说是兄弟。我工作在魔都,不能经常...
    fan豆豆阅读 222评论 3 0
  • 10月30日,是我在澳洲最曲折的一天。 在公寓自助早餐后,我们便就近乘M30路巴士直达终点站塔龙加动物园,这是我们...
    月荷09阅读 87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