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读了几个月终于读完了的《围城》放下,现在终于明白《围城》二字的含义了。里面说的爱情婚姻事业莫不如此,但是其中的关系有如生活这团乱麻一般理不清。不知道我如果把里面爱情婚姻的部分挑出来一谈,是否会断章取义。姑且一试。
故事一开始,是发生在回国的一艘船上的,方鸿渐留学多年,学无所获,唯买一假文凭回来蒙骗糊涂人。同行者有鲍小姐、苏文纨(苏的名字很有意思,指的是在文学里如同纨绔子弟,后来她因为自己的一首诗与方有了裂痕也由此埋下伏笔)面对新奇的事物,方鸿渐这时其实是没受控制的,所以对于鲍小姐的妩媚,他毫无拒绝地接受着,然而这一切苏文纨也看在眼里。这里面的苏,既有出于女人间的妒忌,也有对方为人的质疑。她骨子里有对他的不屑,却又忍不住注意到他。这也许也是她的性格,后来她因爱生恨也不得不说有这里的原因。
在船上的方鸿渐大有事业落魄,对未来迷茫涌上心头,一心以为可以依靠爱情来拯救的状态。可惜此时他第一次遇见的却是只顾玩乐不顾真情的鲍小姐(此时鲍已经与人订婚,却与其他男人有暧昧。)这是方鸿渐的悲剧的开始,但他其实并没有发觉。下船之后,话题却陡然转向了方苏二人,这一情感的变化虽然有些唐突,却又表明苏这个人真的对她完胜鲍的企图心非常强。大有争风吃醋之感。
现实也许就是这样,围城到此才刚刚开始。苏文纨对方鸿渐步步逼近,看似淡然但又如同打下一个鸡蛋似的越来越紧密。原本失意了的,而且被苏发现自己假文凭的方鸿渐对苏的追求也就是避而远之,有交集但又不想束缚其中。当方惆怅自己的未来却又不知道如何摆脱苏的时候,依靠苏的关系,方认识了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
第一次见到唐晓芙,方鸿渐的心里就已经埋下了一颗爱情的种子,不管后来他的境遇如何,这颗种子种下,那他就脱不了干系了。一方面,方因为与苏的关系才得以认识唐,一方面,他又希望与唐有不一般的关系。在围城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机,但是似乎没有多少人可以在这样的环境里把心机完成的多好。心机最后的结果只是理想的破灭,现实残酷地表现在眼前。——赵辛楣误以为方鸿渐是抢夺苏文纨的情敌,与之唇枪舌战却又扑了空;苏文纨也就冷眼看着,得意地以为她是两个男人争夺的女人;方鸿渐完全没有将自己参与其中,无论对于苏文纨的亲热还是赵辛楣的敌对,他眼里越来越只有唐晓芙。
后来的心机其实也只是扑了个空而已,苏文纨追求方鸿渐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唐晓芙也知道了所有真相,方的形象败露,苏也得知方的企图,双双破灭的心理。最后唐方破裂,苏文纨嫁人,赵辛楣看错敌人。所有人都失败了。围城的第一回合所有人都没有好的结局,也许并不是理想都不过现实,只是所有的现实都利用了让它的力量不断增长的人心。
围城的第二回合在方鸿渐与赵辛楣言和称好之后。此时的方鸿渐不再是当初才回国的方鸿渐了,对于历次感情的失败,他已经不会再有多么强烈的欲望。对于身边,也不会主动再去发现什么让他心动的人。也就是说,他的爱情其实已经葬在了唐晓芙的手里,他所有的希望在那破灭之后,已经提不起任何心思。以至于到了后来,当孙柔嘉从他身边表现淡淡爱意时,他只是有所发觉,但是那反应早已不再强烈。哪怕后来他们在一起了,也只是一段名义罢了。
孙柔嘉的介入,看似合情合理,实则主动权掌控在孙的手里。 从她步步小心的接近,到后来利用(书上没有说,猜测她可以,根据赵所言她的心机)舆论来让自己与方有压力。后来的事情也奇怪,毕竟他们没有在一起便订了婚,没有订几天婚便结了婚。有些类似近年来的闪婚,这并无多少感情基础的人在一起生活,也为后来的破裂做好铺垫。但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此时方鸿渐失去了爱情却得到了婚姻,后来又证明了是他的不幸。其实,毕竟也是一段婚姻,别说一定要拥有爱情,但是得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吧?这段婚姻的悲剧,由方孙二人围来围去,城外徘徊久了想跳进去,入城了却又想跳出来。在吵吵闹闹间,我看到的是每一个人的围城。
从爱情到婚姻,我想是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的。爱情里会建立很多共同美好的东西,那东西是凌空在现实之上的追求,当有一天回归了婚姻,夫妻间可以沿着共同的追求抵抗每天乏味的相处。如果缺少了这一点,婚姻中的平淡会将两人逼到死角。只是,方鸿渐遇见了那么多不同的女人,并且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这对我们的生活又是不是一种影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