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你有没有思考过家庭教育中,你最应该引导孩子思考的内容是什么?
生活中,你的孩子愿意和你交流吗?你是否因为评价不当,带来亲子沟通的障碍?
你思考过你的孩子最需要的什么吗?作为家长,你应该给予孩子什么?
如果上述问题你有困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生活中我们极易忽视的亲子沟通三大焦点也许可以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01 如何正确教育孩子面对失败
作为一个老师,我发现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努力进取,获得成功,但却很少教导过学生如何面对失败。作为一个家长,当我看到孩子因
一些事情没有成功而沮丧难过,我很困惑:究竟应该怎样引导他?
人生路上,如何面对失败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们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天生的导师,尤其是在面对错误、问题乃至挫折时我们的方式和态度,对孩子都在决定其人格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将模仿我们,落下人生故事的重要起笔。”
“别让失败和指责联手将孩子打倒。”
失败的打击已经很大,但如果此时作为父母的我们神补刀,继续指责孩子,那么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孩子年龄小,心智尚不成熟,如果不能及时排遣,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尤其是因为学习成绩不好遭到指责更是应该避免的。我们期待孩子拥有好的学习成绩,如果没有,那么应该帮助孩子寻找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单纯的指责没有任何意义。
“挫折不可怕,害怕挫折才可怕。”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内心逐渐变得强大的过程。而内心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当你遇到挫折,你要怎样面对。我们选择如何看待这份经历。如何从失败中寻找积极的意义,是需要家长引导孩子进行积极思考的。
每一次的挫折所带来的失败,其实是帮助我们进一步分析原因。我们可以帮孩子将大目标缩小,指导孩子将一个个小目标实现,并且让目标随时看得见,指引孩子前行。
02 对于孩子的不当行为,不是负面评价而是应该陈述事实
多年的教师从业经验让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自觉地说出自己对一个人的评价。因为家长和我交流时,经常会问到,我的孩子怎么样?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直到我新认识的一个朋友Linda在一次我们聊天时,她很坦诚地对我说:你怎么那么喜欢说一些评价别人的话,这样有时会让人感觉不太好哦!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的言论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不舒服的感受。
下面的生活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你太懒了,你的房间像个垃圾堆,自己也不收拾!”
“你考得这么差,还发脾气!你长期下去将一事无成!”
这就是典型的评价式论调,而且还是负面评价。
在未走上社会之前,孩子如何认识自己?是在家长的评价里。因此,父母的评价其实是在塑造着孩子的性格。
那么你可能会问,不用评价式的语言,那么怎么说?
在这里我们了解一下主观视角和客观视角——
下图为一个孩子弄脏了卧室后,妈妈的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反应——
《亲子沟通密码》中建议大家使用“陈述事实”的语言,告诉孩子,你究竟做了什么,而不是直接的评价。运用观察,客观地陈述事实,而不是在主观评价,因为主观评价往往会加入程度或深或浅的感情色彩。
“你的孩子无法被任何评价定义,他拥有一切可能,即使是挫折,带给他的也不是限制和否定,而是探索自我和扩大能力边缘的机会。”
03 寻找丢失的需要
“喜悦是获得了爱的绽放;愤怒、悲哀、害怕都是恐惧爱的消亡。”
孩子需要什么?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你最期待什么?
我自己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让我回答,我觉得我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关爱。
我现在还清晰记得小时候的一件事。
小学一年级,我回家给妈妈讲班级里的事情,我不停地说然后呢,然后呢,正在洗衣服的妈妈打断了我,笑我说,你怎么那么爱说“然后呢”,直接讲就行。
但是,我听完妈妈说的话,就不再想给她讲这个事情了。我说:哼,我不讲了!时隔多年,妈妈讲起我小时候的事情,还会无意识地说,你小时候讲个事也讲不清楚。
但其实,她根本不知道,无论是当初还是现在,她这么说,我的内心是很难过的。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在我讲话时不要打断,认真听完。在我表现的不好的时候不是指责而是鼓励。
孩子愿意分享的事情其实他是情绪的表达。无论是喜悦的,还是愤怒的,悲伤的。那么在孩子想和家长分享时家长应该怎么回应呢?
《亲子沟通密码》中讲到家长应该引导孩子的分享,并提供了一个思路,将正面语言、负面语言、积极回应、消极回应通过图示展示,如下图:
为大家举例说明这四个词汇——
正面语言和负面语言,比如:刚才提到的对于“屋子乱”和“成绩差你将一事无成”,这些就是负面语言。与此相对的则为正面语言。比如:发现孩子的进步,帮助他人等等,并进行鼓励或赞美。
积极回应和消极回应,比如:孩子想与你分享某件事情,你简单回应后,转移到其他话题,甚至拒绝了解这件事情。这是消极回应。而积极回应则是,你不仅表达了对此事的兴趣,而且还与孩子进一步参与到该话题中,进一步沟通。
那么,孩子究竟会有哪些需要呢?书中同样提到了“需要词汇表”这样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同时也有自己的需要: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去陪伴孩子的各种情绪——喜怒哀惧。给他们以安全感,让他们放松,愿意向我们倾诉。
写在最后:
任何教育理念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而真正能够运用则又需要一个过程。愿我们在践行这些理念和做法的路上,时刻反思,时刻修正自己。
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希望带给他们最好的家庭教育,愿我们在学习成为优秀家长的路上不断精进!
END
配图来自《亲子沟通密码》原书,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