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明的差异,不仅仅指地理位置上的不同,更主要的是看待知识的角度上的不同。西方的形而上学的传统使他们非常注重知识本身,常常以得到真理为目的;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实用性,认为知识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有了现实生活的某些需求才会求索相关的知识。因此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去理解西方人,往往难以得到通透的答案。
西方哲学发展到马克思的对改变世界的重大改变,是发展逻辑上的自然结果。马克思本身的改变世界的基础就是客观地认识和解释世界,而我们总有些人忽略这个发展逻辑,仍然关注这个伟大思想的实用性的特点,而忽视了对事物的理论解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并没有进步,而是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上披了一层革新的外衣,这对正确地解决问题是没有创新性的帮助的。受知识中介影响,中国人对西方哲学形成了很大的偏见,即使近几十年有所减轻,但彻底清除这些偏见任然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哲学在其本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所以不同时期的哲学也有所不同,因此恩格斯说:人们如果想学哲学,那么除了学习哲学史外,别无它途。而学习哲学史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学习思想家的哲学观点时,把自身带入当时的历史环境,用这位先哲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避免自己的浅薄的阅历造成可笑的傲慢,要慢慢理解先哲的智慧,不急于说:不。如此才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