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商君书》有感(外内)

本章重点讨论如何利用力来应对战争和生产,商鞅认为赏赐一定要丰厚,否则民众就不会看重它,惩罚一定重用重刑,否则民众就不会畏惧,如果赏不够厚,刑不够重,那么那些祸乱国家的智者,游士和读书人就会得到富贵,这样民力就不可利用了。

另外,在生产方面要堵住商人和手工业者获利的渠道,让农民获得最大利益。这样所有人就都有积极性去种地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厚赏重罚

民重最害怕的就是上战场,所以国家法度必须严明,必须把功名利禄和战功紧密联系起来,否则那些智慧善辨的人就会越来越尊贵,那些周游列国人就会获得官职,那些读书人就会名声大显。

如果赏赐太薄,那些服从命令的人就获利少,如果刑罚太轻,那些乱法之民就不能禁绝,因此,厚赏就可以让那些老实人去为国效命,重刑就于禁止那些游学之士,要让他们知道只有通过战功才能获得想要的功名富贵。另外,重刑的意义还在于要当众羞辱那些游学之士,告诫其他民众,要让他们看到不服法的后果。这样民众就无退路了,只能上战场杀敌了。

点评:又是一招必杀技,商鞅通过厚赏和重刑,一方面激励民众为国效命,另一方面堵死读书人的上升通道,两手绝招将所有人的希望都绑在战车上,只有上战场去立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真是高手中的高高手啊!

重农抑商

民众感到最辛苦的就是种地,因为粮食价格太低,而那些不事生产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则能得到丰厚的回报,这样农民就不愿去种地了,因而要提高粮食的价格,加重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税收,让他们无利可图,这样既可保证农民的收入,又能逼迫商人们去开荒种地,还能安定农民的情绪,让他们不再想着逃离种地的命运。战争得来的好外,就尽归士兵,休养种地的好处,就尽归农民,这样国家利益就能和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了。

点评:好一个一举三得的计策,二千多年的历史证明,商同志的计策,并不能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反而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制了国人创富的自由,虽然历代都推崇重农抑商的政策,但农民自始至终都是最弱势的群体,他们始终不能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因为这位商同志从一开始就把他们定位为为国家种地和打仗的奴仆,他们的命运早在商同志的算计之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理本章的重点在于推广商鞅的农业与战争的理论,他认为要想富国强兵,首先要把农业放在第一位,要堵死读书人和商人的生存之...
    沉醉的文人阅读 841评论 0 9
  • 本章重点介绍商鞅的治国理论,他认为国家要想强大和安定,就必须统一国家政令,堵住政出私门的现象,这样民众就能从国家获...
    沉醉的文人阅读 977评论 1 12
  • 本章强调国家要统一刑罚、赏赐和教化。刑罚统一之后,民众就因畏惧刑罚而服从国家的政令。赏赐统一之后,民众就会知道,做...
    沉醉的文人阅读 823评论 0 7
  • 你如此轻松,因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每次累的时候都不敢说出来,以前是感觉矫情,现在是无人可依; 有那么一段时间,想就此...
    羡慕_baf8阅读 245评论 0 0
  • 做梦也不曾想到 在我人生十几载的岁月中会遇到她 并与她为伴…… 做梦也想不到 当我离开一年回返的时候 她还在那里 ...
    点言阅读 37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