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你为什么走不出心理舒适区?

1/1000 #概念##心理学##心理舒适区#

最近看到两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印度克延比小商贩

在印度克延比都蔬菜市场,生活着一群很穷的小商贩。每天清晨,他们会向富人借1000卢比,然后去进货,卖完可收回1100卢比,而晚上,他们要还给富人1050卢布。也就是说,他们一天的收入是50卢比。后来纳什告诉小贩们说,只要小贩不把这50卢比全花掉,每天省下5卢比用于第二天进货。由于复利效应,他们只需要50天,就不用再去借这1000卢比的本钱了。从此,他们收入就会节节攀升,这样美好的结果,几乎是触手可及。但是,没有一个小商贩这做。“他们天天就那样重复着,分出利息达九年之久。”

另外一个故事的主角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

他在监狱里被关押了50年,这几乎是人的一生了。当他获知自己即将刑满释放时,不但没有满心欢喜,反而差点精神崩溃。因为他已经熟悉了这座监狱,离不开了,为了让自己继续在监狱里呆着,老布不惜举刀杀人。再一次出狱的时候,他甚至选择了自杀。

印度的小商贩为了眼前的生活,懒得去思考长远的东西,觉得能过好眼前的生活就很不错了,但是不思进取也导致了他们陷入了烂泥潭式的借钱度日子的死循环中。老布在监狱里生活50年习惯了监狱里面的一切,因为他觉得走出了熟悉的地方他就无法生存。这两个故事实际同时在讲心理舒适区这个概念。

心理舒适区是你感到熟悉、驾轻就熟时的心理状态,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

以前上台的时候讲话非常紧张,准备好讲的话也说的不连贯,脑中只想着要赶快说完,而跟同事聊天的时候完全不紧张,能把自己准备好要说的话有条理的讲完,我想这个是我上台演讲并非在自己熟悉的环境焦虑造成的。后来我刻意在演讲之前做大量的预演,然后演讲的时候记着自己练习时候节奏,这个应该也是在为自己创造自己熟悉的环境,为自己创造心理舒适区。

今天看到了陈海贤老师讲课,让我意识到以前对心理舒适区的概念是完全领会错了。我们停留在心里舒适区最大的好处是获得控制感,而这是我们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出于对焦虑感和控制感的需要,常常是让我们自身回到熟悉的心理舒适区,所以我们的改变会异常的艰难,这个就是旧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的心理机制。

有些人换个地方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有的人去过很多地方换过换过很多份工作,但是一点改变也没有,究其原因是,我们脑海中的所思所想有没有变化,如果这些没有变化,只是环境变化了,是没有用的,即走出心里舒适区需要改变我们对环境的应对方式。

比如你遇到了一件棘手马上需要处理的事情,你是马上去处理呢,还是找理由拖延着你应该马上去处理,解决问题是常见应对环境方式中的一种,同时还有退避,自责,求助,幻想,合理化等五种方式。

我们应该通过应对方式来构建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根据生活选择一种合适的应对方式,新的应对方式的意义在于积累新的经验,体现现有生活的幸福快乐,这是改变的意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963年,李嘉诚旗下的香港和记黄埔集团正式收购屈臣氏公司,屈臣氏成为以保健和美容产品为主的零售品牌。“个人护理”...
    雷达虎吴文和阅读 2,939评论 0 0
  • 1.常用的HTML标签 2.css样式 3.css常用选择器 4.盒子模型 5.水平居中
    君_5372阅读 1,560评论 0 1
  • 在联想,复盘是三大方法论之一,有一套规范的流程。 为什么要复盘呢?因为我们太多人都犯了这个毛病--没有时间和精力将...
    六爸啦啦啦阅读 2,472评论 0 0
  • 2017年2月7日星期二 “请问高一的级长在哪?” 我抬了抬头,门外站着一个瘦小的穿着黑色衣服的男生。我的耳朵很不...
    冷玙葵阅读 2,08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