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文|栾夏泽
来到贵州才知道,这里的人称马铃薯为“洋芋”,称番茄为“毛辣果”。菜单上写的是土豆,老板记在纸上的是洋芋。
下午抵达贵阳,从贵阳东站走出,搭乘公交车去往市区(东站还未开通地铁,北站才有),行程约莫一小时。下车后,我提着行李找寻预订的青旅住所,路上见到不少烟民,无论男女,纸烟、电子烟都有,我只好匆匆走过。不同于长沙的青旅,在贵阳住的两处青旅都需要自己更换床单和被单,有住客针对这一点进行吐槽——别的地方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哪里需要自己操弄?但说实话,不到两三下功夫即可搞定的东西,何必去费心吐槽呢?青旅所在楼层很高,视野开阔,这一点深得我心。临窗而立,俯瞰底下的楼宇,可观得“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图景。在贵阳的第一餐,吃的是当地特色——豆米火锅,味道不及预期,冻魔芋偏硬,不过汤汁很浓稠,舀一勺浇在饭上,巴适得板!饭后到商场的“去茶山”(贵阳特色奶茶店)点了一杯抹茶芭乐,风味清爽解腻。个人觉得“去茶山”与“星巴克”相像,两者均具备宽敞舒适的用餐空间,价格也比同行门店贵,也都在打造特色品牌。商场旁边的二七路小吃街其实就是一条各地小吃混杂的美食街,没什么值得品尝的。
来贵阳旅游的多为川渝娃,当然也少不了广东仔。在我住的那间房里,就有三个广东仔和一个重庆娃。翌日晨起,我提着行李箱下楼时碰见一位安顺大姐,她问我从哪里来,我回复她广东。“广东的跑来贵阳,贵阳的就过去广东。”大姐面带微笑地说。大姐的话应了网上那句——“旅游就是在自己呆腻的地方,跑到别人呆腻的地方”。无论是哪个地区的本地人,在面对外地朋友的旅游攻略询问时,第一反应大概是——这破地方哪有什么好玩的,然后才是推荐的内容。就像大姐问我广东有什么好玩的,我脱口而出——“广东没有什么好玩的”。
第一顿早餐是肠旺面。老板抓一把碱面下锅,再加入大肠和猪血,最后浇上汤汁和撒上葱花,一碗鲜红透亮的肠旺面就做好了。众所周知,广东人是吃不惯辣椒的。没吃几口,我就被呛到,只得猛喝水,吃到后面竟也习惯。吃罢,本想直接去高铁站候车,但又觉得时间尚早,询问老板这里离哪个景点最近,老板回答我黔灵山公园。外地人去黔灵山公园,多数是奔着野生猴子去的,我自然也不例外。先前在网上看到峨眉山猴子嚣张得很,时常抢包伤人,妥妥的泼猴。不知黔灵山公园的猴子如何,是灵猴还是泼猴,一去便知。
黔灵山公园人气很旺,众人如我一般既心怀期待又系着丝丝忧惧。走了有一段路,大家都没发现猴子的踪影,没见到猴子,大家的兴致渐渐弱下来,只体会到爬山所带来的辛劳。后经询问,安保大哥向我解释,“猴子漫山遍野地跑,谁也不知道它会在哪出现”,仍是不甘心,所以继续往山上走。
突然,前方传来一句又尖又亮的童声——“快看,是大师兄!”,抬眼望去,看见树上一只成年猴子正在仰脖喝酸奶,树枝微微晃动,没过多久,酸奶瓶便垂直落下。再往前走,又见到不少猴子,过道旁的石阶上的猴子不时接过游客投喂的食物(尽管园区明令禁止投喂),遇到欢喜的食物便一嘴咬开,不喜欢的便丢在地上,且呲着嘴,佯装扑向游客,游客见状纷纷闪开几步。如今看来,黔灵山的猴子虽不如峨眉山泼猴般蛮横,却也不好亲近。贵阳本地人倒是完全不怕这些猴子,看到猴子欺负拦阻游客,他们或手拿长柄雨伞挥打,或手持弹弓进行驱赶。
得见猴子,总算不白来。时间快到正午,我只得匆匆下山,赶往贵阳北站。午饭吃的是早上买的糯米饭,糯米饭凉了之后有些发硬,味道还可以,但是我接受不了折耳根的草腥味,首次折耳根尝试以失败告终。高铁行车用不了多久,我便到了安顺。
在西江千户苗寨、荔波小七孔、青岩古镇等热门景点中,我选择了黄果树瀑布。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名气最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太白那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对瀑布心驰神往已久。要看一眼大瀑布还真不容易,得先在安顺西站乘坐大巴到景区门口,再坐观光车到瀑布外沿,最后步行一段山路到观瀑点。当时烈日当空,空气闷热,但越接近瀑布就越凉快,依在栏杆上与瀑布合影的游客的眼镜被水汽洇湿,朦胧一片。突然想起一位游客的疑问——瀑布天天下坠,它不累吗?一般人要么感叹于瀑布的壮观,要么谙熟其形成之理,很少人会有那样的疑问,只有童心未泯之人才能发出如此单纯可爱的疑问。瀑布形成的过程极其漫长,它应该久到不知疲倦了吧。于青旅小憩后,乘地铁前往贵州民族博物馆。贵州民族博物馆好像是有5层参观展区,由于我看得细致,导致那天下午我一楼展区都没参观完就被请出了博物馆(17点闭馆)。先前我参观博物馆时都会租用电子讲解器,但这次我却放弃了,觉得任由自己随心参观比较自在。贵州是个多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各地布有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回族、白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馆内主要展示了各少数民族的起源、发展和现状,其中比较吸引我的一点是各少数民族的服装,总体看下来,各有特色,有一个共同特征——女性服装颜色较为明丽,花纹、兽纹等图案较多,男性服装则较为朴素单调,图案也较少。
走出博物馆,去往青云市集(集美食、手工艺品、文创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市场)。路上买了半只现做的“但家香酥鸭”,口味麻辣,算是很有特色的一个非遗美食。晚饭吃的是贵阳烙锅,我必须承认这是我在贵阳吃的最满意的一顿正餐,洋芋、豆腐和板筋置于锅上炙烤,热油滋啦作响,烙好的食物蘸上干辣椒粉,这一口别提有多香!吃完饭后走进青云市集,西看看,东瞧瞧,里面的食物对我来说全然无吸引力,反倒是一些精美的小物件一下子打动我,害得我只得乖乖掏出钱包付款。青云市集相比于传统的美食街,较为突出的地方在于年轻化和潮流化,这里有安静的小酒馆,也有撸猫撸狗体验馆,正好对应上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
再一次于清晨去往黔灵山公园,不过这次不是去看猴子,而是去弘福寺祈福。弘福寺位于黔灵山山顶,寺内香气缭绕,草木清幽。因是假期,故而香客较多。诚心上香祈福过后,众人排成一长队,等待斋饭发放。就在我犹豫加不加辣椒酱的时候,阿姨直接给我舀了一勺并说,“来贵州不加这一勺,那你就算白来了。”第一次吃辣味斋饭,竟然还不错,只不过一吃到拌面里夹带的折耳根,差点要吐出来,草腥味实在难以接受。
下午去看了两个博物馆,一个是贵州地质博物馆,另一个是贵州省博物馆。前者不及预期,大型生物化石真品不多,多是复制品模型。贵地博拢共四个展区,主要展示生物化石和各色矿石,个人的参观体验较为无聊,图文讲解的专业性内容很多,如生物化石涉及地理方面的知识,而矿石部分则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但真的很难让人耐心看完。后者也即省博共四层展区,展品偏向古遗迹发掘物,整体上更为宏观,在这里可以看到各式青铜器以及各种金银装饰品,参观体验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贵阳吃的最后一顿晚餐是虾酸牛肉火锅,冲着体验当地特色美食来吃的,结果又多了一道我不大能接受的菜肴。虾酸是贵州省独山县特有的传统发酵调味料,它以小河虾为主料,经两至三年自然发酵,呈现出一股独特的酸香风味。不少人经过虾酸牛肉火锅店都会皱起眉头,像是闻到了什么臭味,这玩意不像臭豆腐,臭豆腐好歹闻着臭吃着香,虾酸牛肉火锅则是闻着臭,吃着也臭。对我来说,这个发酵物的味道过重,我尝不出来酸味,只有一股子臭味。期间,出于好奇,我点了一杯贵州特色饮品——刺梨汁,真是不试还好,一试一股浓浓的大蒜味,直令我头皮发麻。三顿正餐吃下来,烙锅排名第一,豆米火锅次之,虾酸牛肉火锅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