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啷一声,列车停在了精河南站。由北屯站至精河南站,我们在车上呆了十个小时左右。导游通知我们,在这里下车,我们将前往塞里木湖游览。这是我们的第五天行程之一。
上得车来,看见换了一辆比前几辆车略新的旅游车。旅友们都满意了些。我抬手试了试头顶上的空调口,能关住不直吹了,这对我本来怕冷不适的身体是个福音。
我们是在马路侧边一个不小的早餐店,被统一安排的早餐。看得出是旅行社的合作单位,用餐时都是盒装好了的。
从精河县我们行车近两个小时,走了大约一百三十里左右,到达了塞里木湖景区。虽然导游说为我们选了一个相对而言人少路不堵的景点,但到达时,车辆已经很多,司机按照指挥不停地往前方挪动,才找到了停车的地方。
塞里木湖位于天山北坡, 紧邻伊犁河谷地带,来自大西洋的充足水汽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充沛降水,让这里成为大西洋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塞里木湖因此被称之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从公路走向塞里木湖边,可以走栈道,也可以顺草坡走被人踏出了的小道。满坡满地的草地上,开出了红的、蓝的、紫的、粉的,绿的、黄的和白色的小花,绝对的让人流连忘返,一步三回头。游客们或躺草地,或闻花香,相机前摆尽各种姿态,只为留下最好的那一张。
塞里木湖边,多为细碎的砂石,像海滩一样,它也有不窄的碎石滩,湖水清澈透明,估计与沉碛于湖底的碎石有关。也因了它的透明,比喻成了大西洋的眼泪。
我仰躺在碎石滩上,望湛蓝的天空飘过的白云,听清澈的湖水拍岸的声音,享受从背部传递过来的温暖,好不惬意!突然,传来阵阵欢呼声。我立起身来,定睛看向远处。原来是几只天鹅游到了岸边,毫不怯场的与游客们互动。在这个东西最长29.6公里,南北最宽25.7公里的湖面周围,设有三个观景点。据说天鹅们前来慰问最多的是我们这个叫着三台草原的地方。这里有塞里木湖最养眼的景色,游客们也能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到了跟团游览限定时间,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塞里木湖景区,前往距此一百公里左右的惠远古城,去探访古城的前世今生。
车至惠远古镇刚停下,就看见有几辆漂亮的马车在等待我们。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古城最具代表性的伊犁将军府。
走进将军府大门,右手边残留的一段厚实的灰土墙,是初建时的遗迹。一列官道直通将军府正厅,东西两侧是官兵的营房。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是将军办公和住宿的地方。整个建筑保留着清代时的风貌。
在清朝统一新疆之后,由于新疆地理位置离北京遥远,且疆域辽阔不便管理。为了尽快治理新疆,于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设立拥有军政大权的将军,建造了恵远城以及将军府。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趁清朝内忧外患之际侵占伊犁,惠远城被隳为平地。清光绪八年(1882年),中国收回伊犁,按照老城规模与布局,重建了惠远城。
进得正厅,一组塑像展示当初将军与穿布衣的林则徐议事时的场景。两侧营房现在成了陈列馆,展示相关历史。在这个将军府里,曾经有46任,33位将军镇守边关,使得新疆的自治,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走进阵列馆内,一副疆域图展现出荣辱的历史,那一次次地丧权割让的土地,是历史深处的伤痕。1876年,坚持倡仪不弃新疆,被称着清朝最后孤勇者的左宗棠,面对外敌的再次入侵,64岁高龄抬棺进疆,坚决打击来犯之敌,收复了新疆共计166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伊犁将军府走出,我们又走进了惠远古钟鼓楼,这是全疆仅存的一座有较远历史的传统高层木制结构的建筑,经历三次重修,仍保留了原有的风貌和韵味。我也是登梯而上,第一次尝试敲响钟鼓。
这个古城里,汇聚了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其中维吾尔族人居多,占其他民族的91%。探访古城的今生,我们是坐着马车,走进维吾尔族人家。
一路上,道路两旁粉刷得五彩斑斓的小庭院,我们以为全是民宿与餐馆。掠过之后才发现,许多都是平民百姓家,有一些少数民族大爷大娘们,或蹲守自家门口,或聚集在他人房前,悠闲地或抽着烟或唠着嗑。站在道旁的几个半大的孩子,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互动。导游告诉我们,他们是尊尚快乐并愿意传递快乐的民族,容易满足是他们的特点。
跟着导游,我们走进了第一家维吾尔族人家,偌大的院子里住着老父老母和他们的儿孙们,到处是巨幅墙画。据介绍,是这家非专业出身的二儿子所绘,看着墙上地上一个个与美术专业生媲美的画作,不由得不赞叹他的画技。院子里还有颗挂满枝头尚未成熟的苹果树,我们纷纷把它当成了拍照打卡的地。
不一会,好客的女主人还端出了自制的冰甜筒和酥油茶供我们品尝。
在一片"热合买提"(谢谢)"伙西"(再见)声中,我们作别了这一家人。
探访古城今生的第二站,是观看一场维吾尔族人的歌舞表演。院落的大厅里,顺墙边摆放的六七张圆桌,揭示了它能接受不少人来同时用餐。大厅中央,五六个演员,尽情演绎着他们民族的舞蹈。兴起时,同团几位游客受邀于他们当中,学跳新疆舞,共度欢快的时光。
演出结束,我们又坐着马车返回旅行车上,驶往酒店歇息,结束这一天的行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