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买回来几本关于作文教学的书。那天,不记得是星期二还是星期三,翻开一本,里面提到在班级里开办作文报。我一时兴起,马上就开始批改学生的作文,连续几个晚上加班到凌晨,赶在周末放学前将第一期作文报发给孩子们。
此后,一段时间里,他们如获至宝,言谈间津津乐道的都是这一期谁的文章上报了、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上了报的孩子,更是兴奋又自豪。一时间,作文报,俨然成了班级的舆论中心。毫不夸张地讲,有几个孩子,因为文章上一次报,就大大改变了他对作文的态度。
而我,一边欣慰又自豪地看着他们的每一点进步,一边乐此不疲地每个星期至少两个晚上熬到十二点以后。
我没有想到,因为寄宿学校的特殊性,整个过程中,我几乎得不到家长的帮助。
我没有想到,就那个一时兴起,在作文教学中,我选择了最累的那条路。
每周日晚上,孩子们写好周记或作文。
周一,我初次批改,把每个人的情况登记好。
周二,把初次入选的作文返回给孩子们去修改。
修改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孩子一点就通,有些孩子则完全不知道“修改”为何物。有些只需要改几个字,有些则要大动手术:哪里与题意无关,要狠心舍弃;哪里要加入细节,多写一点,再多写一点;哪一段应该放到前面,哪一段应该放到后面,这样才有一定的写作顺序……这个过程很繁杂,但孩子们是最受益的。
有时候因为某篇文章的立意或选材很好,或是想要给哪个孩子一次鼓励,他们自己修改起来又确实很吃力,我就只有自己动手了。希望小作者看到修改后的文章能悟到些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来。大有武林高手过招,表面风平浪静,内里却云涌风起的味道——有时候,我只好苦中作乐这般的安慰自己。
周三、周四,一个人熬夜把稿子输入电脑,排版。
周五早上拿去印刷。
每周如此,一天都不能耽搁。
我知道我选择了最累的一条路,但还是甘之如饴。
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了珍贵的印迹,也为自己积累了更多的方法。我对孩子们笔下的文字更为敏感,对各种层次的孩子,他们可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更有把握;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更有方法去解决。
暑假里,眼睛做了个手术,我再也不敢那么放肆地用眼了。看手机的频率降低了很多,不到万不得已,其他电子产品实在是碰都不想碰。所以九月份,班级作文报一直没有开办起来。这次利用长假,终于把两个班第一期的作文报做好选稿、修改、录入的工作。以后,还是要想办法发动孩子们的力量,培养他们会修改、爱修改的能力,会利用语音输入自己的文章。我才有更多的时间来上好作前指导,作后评讲的课,这样,我们才更能共同进步。
既然选择了,就该坚持下去。有时候,“坚持不懈”这个词语,不该仅仅出现教科书里,它更应该出现孩子们身边的老师身上、父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