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田文是战国四君之一,他曾依靠父亲留下的遗产,广招宾客以养士,扩大自己的势力,可见孟尝君的确是有一番才能。不过也有人说孟尝君是名不副实,以他的能力来看恐怕能以背负盛名,所以我认为孟尝君这个人的品质有好有坏,下面就就从我的观点了解孟尝君的主要事迹,看看孟尝君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到底能不能担当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名号,以及他作为君子的两面性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孟尝君作为君子的正面性。
孟尝君在招揽人才时,不分来者的身份贵贱,只要有一定的才能,便会将他们收留下来,并且对留下来的人一视同仁。
有一个才能一般,但擅长伪装成狗的人和另一个才能一般但却擅长模仿鸡叫的人前来投奔孟尝君,孟尝君将他们都收留了下来,并将他们两人与其他门客一样对待。其他的门客对于与这两个人为伍感到羞耻,但孟尝君还是坚持将这两个人留了下来,并且对他们像从前一样好。战国时期,孟尝君带着门客到秦国旅行,秦昭王向留他做相国,他不肯,被秦昭王扣留,他准备逃离秦国回到齐国,于是他的一个门客拿着一件白狐裘从宫殿的狗洞里钻进去,向秦昭王的宠妃贿赂,宠妃于是跟秦昭王求情,王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孟尝君在清晨出逃,但是秦国规定,鸡还没打鸣时不准开城门,于是他的另一个门客就模仿鸡打鸣,守门卫士一边咒骂着“今天鸡怎么叫得这么早”一边打开了城门,孟尝君得以顺利逃回齐国。人的才能有大有小,大的才能有大的用处,小的才能有小的用处,一个人不可能因为才能小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对于人才,不能强求全都有经天纬地之才,而应该视其才能大小量才使用。对此,孟尝君就有着过人的见识。
第二,孟尝君另一值得称道的是他的智慧。
孟尝君出生于不吉利的日子,父亲田婴要求将他扔掉,但被母亲偷偷抚养成人。孟尝君去见父亲时问父亲为什么不要自己。田婴回答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长跟门户一样高,会害父害母的。”孟尝君说:“人的命运是由上天授予呢?还是由门户授予呢?”田婴不知怎么回答好,便沉默不语。孟尝君接着说:“如果是由上天授予的,您何必忧虑呢?如果是由门户授予的,那么只要加高门户就可以了,谁还能长到那么高呢!”田婴无言以对。由于孟尝君才智过人,各诸侯国请求田婴将其立为嗣,他得以继承父位。 而且当初那个擅长伪装狗的人和那个擅长模仿鸡叫的人前来投奔孟尝君时,孟尝君并没有他们才能低下而将他们拒之门外。其他的门客对此持有异议,孟尝君也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用人的态度。孟尝君和随行的门客在秦国遇险,一众才能卓异的门客全都束手无策,反而是两个“鸡鸣狗盗”之徒凭借所谓的“雕虫小技”救大家脱险,这件事也充分证明了孟尝君不凡的用人智慧。
最后,孟尝君也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他对门客的态度都很好,为了显示他没有偏袒任何人,曾经将自己的饭端给食客吃,可见他对待食客宽容、有好多的态度。在他的门下,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人,其中有一个叫冯谖的他的故事也很精彩。冯谖是个怪人,在当时见过他的人都这样评价他,当初他投靠孟尝君,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就被孟尝君收留了。收留后,冯谖不仅不知道感恩,还整天抱怨自己的伙食不好,孟尝君听到了他的抱怨后,做出了改进,冯谖还是不满足,抱怨自己出门没有车坐。孟尝君又给他配上专车,这样以后,冯谖还是不满足但是他也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要求,孟尝君又尝试着问别人,别人回答冯谖还有个老母亲,于是孟尝君又好好善待他的母亲,冯谖最终没有再抱怨。从这件事中便能看出,孟尝君同样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孟尝君这个人,确实很喜欢收纳人才,就算有些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他也愿意接纳。而且是真心诚意地要对他们好,这些事情都体现了孟尝君是一个爱才宽容大度的人。或许在他心中有自己独特的人才的评价标准,他相信那些表面上看似平凡的人实际都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