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29期“简”专题活动。
本文参与冰老师组织的短篇共读活动。
小学时,就曾学过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初中时又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来诸如《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作品,我也都读过。书中的主人公们,各有各的悲惨人生,他们用自己的苦难与挣扎,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了当时那个时代的独特轮廓。而在当下的现代社会,这些人物形象已然演变成了标志性符号,每当某些特殊现象出现时,人们常常会联想到他们,用他们来影射、解读现实。
2013年时,我们单位组织去杭州旅游,顺道去绍兴参观过鲁迅故居。去看了三味书屋和百草园。还去看了那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周精读鲁迅的《肥皂》,想起了这许多的往事。
《肥皂》是近代作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于1924年3月27日在《晨报副镌》上首次发表,后收入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故事核。四铭因“孝女”被光棍调笑,触动欲念。买肥皂送妻子,被妻子识破内心想法,由此引发的家庭风波。
1、启:四铭在街头遇见一个为侍奉祖母而沦为乞丐的年轻“孝女”,被光棍的话勾起内心隐秘的欲望。
2、承:四铭去商店买了一块肥皂送给妻子。妻子从开心到发现四铭买肥皂的别有用心,夫妻二人之间产生了矛盾和争吵。
3、转:四铭同事上门,商议征文之事。四铭提议《孝女行》,因孝女不会作诗,不合标准被否。道统的嘲笑,小女儿背后说的不要脸,都让四铭有些无地自容。
4. 合:四铭太太最终用了那块肥皂,这是她对男人欲望的屈从迎合,反映了旧时代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
男主人公四铭的性格特征。
保守、虚伪、自负又自卑、专制、小气,仁义道德、或许也有善良、助人的部分。
四铭看到“孝女”和祖母讨饭时。和太太说,我看了好半天,只见一个人给了一文小钱;其余的围了一大圈,倒反去打趣。还有两个光棍,竟肆无忌惮的说:‘阿发,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支咯支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哪,你想,这成什么话?”
太太问他给钱了吗?“我么?——没有。一两个钱,是不好意思拿出去的。她不是平常的讨饭,总得……。”
像不像现代人,永远用道德的标准要求他人,却将自己的行为又作别论?
不让女儿上学堂。对儿子横加指责。守旧又专制。买肥皂时贵的不中,便宜的也不行,挑来拣去,还打开来看,让学生们笑话。四铭的小气又自卑就活灵活现了。
他买“肥皂”这一行为,看似是出于对妻子的关心,实则是其内心欲望的外在投射。
四铭太太的性格特征。
心思细腻、勤劳持家、泼辣、精明、敏感、敢说敢动。
和女儿糊纸锭补贴家用,体现了她的能干勤劳。她察觉四铭买肥皂背后对年轻女乞丐的心思,一针见血地戳穿四铭,直接表达不满和愤怒,言辞犀利,展现出泼辣的一面。她感受到四铭在看到女乞丐后的情绪变化以及买肥皂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含义,心思敏感细腻。
四铭的妻子起初对肥皂满心欢喜,在得知丈夫买肥皂的缘由后,态度发生转变,她的反应既体现了女性在旧时代的从属地位,也有被刺激后心有不甘的愤怒和斥责。
如同她骂四铭,“你们男人不是骂十八九岁的女学生,就是称赞十八九岁的女讨饭:都不是什么好心思。‘咯支咯支’,简直是不要脸!”
四铭对此无言以对,在他心里确实对青春美好的女子更感兴趣。太太点破了他内心的隐密想法,也让他自己都没觉察到的潜意识意识化了。
孝女的性格特征:
善良孝顺、可怜无助、无奈、朴实。
一个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为了照顾祖母,风餐露宿,沦为乞丐,心中装着瞎眼祖母的安危冷暖。只为生活所迫,她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也无法改变现状只能艰难求生。
孝女代表着社会底层人民贫穷、饥饿、无依无靠的苦难生活。她的遭遇是旧社会广大穷苦民众悲惨命运的缩影。她也体现了善良、孝顺、孝道等传统美德。是社会道德的展现。
现代社会也有很多感人的孝道故事,比如背着瘫痪母亲去上学的刘秀祥、背母上学马佩瑶等感人事迹。这些人通过报道后,也得到了社会上的捐款和政府扶持。
思考:四铭后来和同事们商议《孝女行》发报。
“诗题么?”四铭忽而恭敬之状可掏了。“我倒有一个在这里:《孝女行》。那是实事,应该表彰表彰她。我今天在大街上……”
虽然他的同事不同意和嘲笑他,但他力排众议。
“道翁!”四铭沉下脸来了,“我们讲正经事,你怎么只胡闹,闹得人头昏。你听,我们就用这两个题目,即刻送到报馆去,要他明天一准登出来。这事只好偏劳你们两位了。
如果把“孝女”定为道德标杆,全国学习,会不会有善人捐款或政府出资,让“孝女”和她祖母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帮助“孝女”找份工作,有个地方住,能够摆脱乞讨的命运,生活的有尊严些?
如果是这样的走向,四铭也是把帮助“孝女”落实到行动了。比那两个同事有同情心,有道德了。
意象。
肥皂是外国进口货,代表着西方工业的发达。(我很小时,就听老人叫香皂为洋胰子,火柴叫洋火,煤油叫洋油……这都是进口的产品,老人就这样传下来了)。 还是欲望的体现。也有洗刷污垢,洁净心灵的象征。
咯支咯支。“咯支咯支”贯穿全文。本是一种洗刷的声音。但在这里,是一种性和欲望的表示。也是男人对女人物化的体现。
《肥皂》也让我们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四铭并非是一个恶人。他生活在封建礼教仍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中,他对新思想既排斥又恐惧。他看到“孝女”时,也想帮助她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当看到妻子一针见血指责他心地不良时,他表现出的懦弱与羞耻。当儿子学程在学堂成绩不佳时,他又表现出的愤怒和无奈。他人性是多面而繁杂的。不能简单用善恶来评判。
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像四铭和他的同事这样的男人。表面上一本正经,对这世上的丑恶现象,尤其是男女伤风败俗之事深恶痛绝,站在道德的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别人,其实内心的欲念不比别的男人少。
还有的人对社会的种种问题视而不见,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面子。严以要求别人,宽于律己,一边对他人的行为看不惯,一边又对自己无限宽容,活成了双标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