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的方法(二)

为什么会交到损友

多数人未能免俗,会一面看出了某些人的阿谀、阴柔、投机,一面觉得这样的人也招人待见,有用场,可以给你抬轿,可以解闷,不妨交往与使用。最后,是自己被他们利用。

同样,你也会看出某些人的耿直与诚信,但是你怀疑他们犯傻、不合时宜、说话不好听,于是最初是敬而远之,其后是厌而拒之,最终是怒而诛之。

于是,你结交了小人,远离了君子。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与正直的人交友,与诚信的人交友,与博闻多识的人交友,这是对人有益的。再有就是与阿谀拍马的人交友,与阴柔诡诈的人交友,与见风使舵、巧言令色的人交友,则只能造成负面的后果。”

知心要比知人难

知其心比知其人难。这是事实,与知道一个人的心术相比,知道他的才干能力是否符合工作需求比较容易。

因为,能做事固然好,做人就更深邃,内心的要求是无限的,内心的标准是至高的。

“不知其仁也。”

“我不能肯定他是不是一个仁人。”

善于察言观色

要善于从言谈话语中分析一个人的心术、动机、水准与意图。

这也需要相当的生活与政治经验。说说是没有用处的,只能反复听而察之,察而判断之,追踪而核对之。

“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不知道言语的内涵与途径,你就没有办法做到知人善任。”

犯什么样的错,是什么样的人

人的过错,各有其类别归属性质。看看一个人有哪些过失,也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错误也是分类别的,伟人的过失与小爬虫的过失不可能是一类,蠢货的过失与智者的过失也各有特点,仁人志士的过失与低俗下流的衣冠禽兽的过失没有可比性。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人的过错,各有其类别归属性质。看看一个人有哪些过失,也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啦。”

狂狷之人也可爱

狂的人沾点愤青劲儿,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他人,骄傲嘚瑟。狷的人沾点自恋劲儿,自命清高,尖酸刻薄,袖手旁观,不说不练。这样的人在我国知识界呼之欲出。既狂且狷的人也有的是。

只要没有与权力联手,不是要统一个性、统一风格,应该说各有其可爱处。

最可厌的是另一种人:伪狂放、伪狷介,满口空谈高论,一肚子俗不可耐,全部记录都是鸡鸣狗盗、蝇营狗苟。

“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找不到践行中庸之道的人与之为伍,那就与狂狷的人结交吧。狂的人激进热烈,狷的人冷漠清高、有所不为。”

不要单打一

事物可以分科分类,比赛可以有不同的门类,扩而广之,人有各类,业有专攻,事有多种,不能用单打一的标准、单打一的价值规范来衡量一切。

“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箭好不好不在于是不是箭穿靶皮,原因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明白了一个道理,用力大小不同,在射箭上有不同的功夫、不同的路数,不能混为一谈。”

不做好好先生

望去端庄,因为他从根上就正经、正派、认真、恭谨。靠近了温和,因为有人向他走过来了,他应该尊重别人,善待别人,听得进别人的话,欢迎与他人交流沟通。说话严厉,因为他目光敏锐,头脑清醒,洞察万象,看得穿各种低级手段,眼里不掺沙子。

越是君子,越有他苛刻的一面。智慧是逼人的,道德律令是逼人的,高境界是逼人的,站得太高,庸俗必然感到他的压力,他不是好好先生。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的神情有三种变化:望过去,他很端庄;走到他的近旁,他很温和;听他说话,他相当严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