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价格的高低变化并不与经济状况的好坏以及老百姓口袋里的钱多少成正比例关系,有时还能成反比
有人说,2016年是经济的严冬,商家的生意不好做,老百姓的钱不好赚,人们的口袋将普遍缩水,那么钱不好赚啊,口袋瘪了,商品理应便宜些,不然谁买得起?没有人,没有人消费,商家的盈利又来自哪里呢?这种逻辑思维看来没有问题,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朋友小温很早就有再买一套房的打算,2016年年初银行存款利率接二连三地下调,股市又是血雨腥风,加之国家推出了不少利于购房者的优惠政策,小温觉得在如此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是时候出手买房了。
小温与公婆住在一起,共五口人,现有一套两居室,他准备换一套三居室,换一个带卫生间的卧室就方便多了,他一直盼望着房价下降,所以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查看房源,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源,有没有房价将下跌的消息。
每每看到很多房子都卖不出去,小温就是一阵狂喜,在他看来,房子卖不出去肯定要降价,要不然开发商怎么回笼资金呢?最近一段时间,小温全家天天跑去售楼部,几乎跑遍了全城,也没有找到合适房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房价太高,他无法承受。
经济不景气,房价没有下降吗?我关心的问小温,想问一声长叹,哎,房价降了,降是降了,可我们还是买不起呀,房价降了怎么还买不起呢?我有点疑惑了。降价的房子要么是别墅,要么是15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我只是想买一个小三居,120平方米左右,太大了,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怎么买得起呢?小温脸上写满了无奈和失望。要不就再等等吧,等开发商扛不住的房价就降下来了,我安慰一下说。不可能,现在合适的房源还挺紧俏呢,小温说。为什么呢?销售员说了这叫买不到马先骑驴,很多,本来打算买别墅的,现在都转向小户型了,抢走了房源,导致房价坚挺,看来我的大房子终究是场梦呀。
小温的买房经历,是不是让我们很意外呢?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经济不景气,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捂紧钱袋子,取消一些高档消费,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奢侈品,比如这个茅台酒大降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奢侈品降价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商品都会涨的,细心的人会发现超市里的东西不仅没有便宜,而且还在悄悄的涨价,似乎经济的不景气并没有给超市带来不良的影响,营业额还在不上涨呢,不仅仅是超市,还有很多行业,生意都很火爆,比如自行车的销量大增,当铺成人们融资的好去处,典当行生意红火,那么为什么不同行业间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道理很简单,就是小温刚才说的,买不到马先骑驴,这也是在文学上讲叫替代效应
再举一个简单例子,你平常经常喝蒙牛牌和伊利酸奶,对这两种酸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偏好,都喜欢喝,但是有一天,伊利牌的酸奶价格上涨了,你就减少伊利品牌酸奶的购买量,增加,蒙牛品牌酸奶的购买量。
其实大家都有一个误区,都以为,商品的价格上涨后,会导致商品的销售量下降,因为商品贵了,多数人不愿意购买,或者买不起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商品价格上升是否会使消费者选择该商品的数量变化?取决于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符号与大小。
在这里简单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比如,房价下降了,但你的收入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你的实际购买力就增强了,你就能够买得起房子了。这种实际货币收入的提高,会改变消费者。会改变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量,这就是收入效应
对于正常商品而言,商品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使得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于低档商品而言,价格下降的替代效应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但收入效应却使得商品需求量下降。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消费者舍弃高端奢侈品的从而转向中低端产品,并导致对后者的需求上升,进而推高低成本产品的价格和销售,无论经济处于什么状态,人总得吃饭,有钱吃好的,贵的,缺钱可以吃差些,便宜些的食品。用于食品消费的钱会压缩,但食品总消费的量是不可能减少。通俗点说,就是在危机面前,人的需求滑向马洛斯需求层次的较低层,同样,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吃大餐的人必然减少,作为替代,油条需求量必然增加。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温买房这件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买一套小三居比买一套别墅更难了,小三居就好比是中低产品,人们有刚性需求,而别墅是属于奢侈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这是人们首先放弃的消费。由此可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买低端产品的投资,并不是明智之举,消费低端产品往往并不省钱,反而会让我们花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