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广电情结

      二十二年前,我在县里的高中读书,学校的对面就是我们县的广播电视台。

那时的我,把广播电视台视为神圣的殿堂。虽然当时还没有有线电视,但是电台的声音传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每当课下或午休,恰逢电台播音,我就静静地站在学校操场的一隅,收听新闻或文艺节目。放学或周末,住校的我时常流连在广播电台的门口,巴望着院内的一切,想象着里面的人们工作的亲情景。

几年后,我回到家乡的小学任教,心里的落差让我经常苦闷和失意。业余时间,爱好文学的我,把家乡的新人新事写成新闻稿投寄给县里的广播电视台。稿子第一次被采用的时候,我给我的学生们读了好几遍。此前,在报刊杂志发表过文学作品的我,还没有接触过新闻,是县里的广播电台首次圆了我的新闻梦。后来,在县教育局与县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征文比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颁奖的地点就是现在的县广播电视台。参观着电台当时并不先进的机器设备,仰视着在广播中发出甜美声音的播音员、主持人,我心中那份激动真是无法形容。广播电台的一草一木像磁场一样吸引着我,广播电台的人更是“光芒万丈”,就连看门的老大爷也让我觉得气宇轩昂、不同凡响。

一九九三年,我们县的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成立了有线电视台,招聘了一批编辑记者,我有幸以一名广电人的身份雀跃着迈进了广播电视台的大门。环顾着院内并不陌生的一切,打量着一张张并不熟识的面孔,我的眼里噙满了泪水,不敢相信从今以后自己真的就是这个集体当中的一员。

一九九五年,我们县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在肆虐的洪水和和惊涛骇浪面前,我第一次见证了广电人集体的力量。记者们不顾生命危险,与抢险官兵一道乘着冲锋舟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摄录下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画面;编辑们打破了原有的作息时间,挑灯夜战,随时发布洪水动态,传播救灾实况……整个广播电视台就像一支神勇的乐队,新闻工作者们恰似一个个激荡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一支震撼人心的雄浑壮歌。

现在我在广播电视台已经工作20年了,记者、编辑、制片人……不同的角色让我经受不同的历练,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集体。每当天灾人祸来临的时候,我们的团队就像一把大火一样熊熊燃烧起来,驱走寒冷、点燃希望、迎来曙光。

二十载的光阴荏苒,二十载的日升日落,我们的广电家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广电事业像朝阳一样红红火火;有线电视信号覆盖了全县的村村镇镇,有线电视队伍也由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逾百人;而始终不变的唯有那份执着的广电情结,她长进了我的心里,与我的血液融合在一起,成为我永久的爱恋;她的每一分进步,都会让我怦然心动、兴奋不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友情提示: 本信息知识库部分信息为私密信息设置为私密状态、暂不对外公开,所以部分页面访问时会提示“404 您要找的...
    sennchi阅读 992评论 0 2
  • 它在茫茫细雨中止步 孑然一身,沉默如石,眼神迷离 一身黑色狗毛,尽管这与雨和沉默无关 但与广场的白色地砖形成两种极...
    SJQ阅读 509评论 0 2
  • 时值立春时刻,金陵城却把冬季的遗憾补全了,本应鸟语花香的季节却是雨夹雪包围着这都市,风里带着刺冷的凉意,惊醒的不...
    我叫王杰阅读 2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