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伊始,开始结实书伴,在读书之旅中同行,收获满满。感恩两位书伴,让我的“读书”两个字不再是黑白色。此行,我的收获大体有这些方面。
形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因为书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我们每天或每三天分享一个章节的读书笔记,一个月下来,已经形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读书笔记让我沉下心来精读、细读一本书,真正一字不落的吸收书中精华。我们已经习惯了速读,习惯了听别人一个小时讲完一本书,但是很多时候,作者的智慧藏在字里行间,藏在细节里。怀着不想错过任何精彩的心态,精读、反复读、反复分析、反复思考,给自己做个知识面膜,高强度吸收知识精华。
读书笔记让我形成了框架式思维模式。如果说精读是深入到每一棵树,框架式思维是俯瞰整个森林,分析每个章节的框架结构,中心观点是什么,如何层层推进,从哪几个方面去论证中心,每个小节的中心观点又是用什么手法去论证的,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如果我来写,会有更好的写法吗,还有其他补充吗,是否有累赘繁肿可以删除。形成这个思维模式之后,之后看每篇文章,或专业或休闲,都用框架式思维去快速分析,不仅有利于写作,也有利于快速把握和记忆作者中心观点。
读书笔记让我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每篇读书笔记的最后,基于全篇或基于某个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便是一句话也要输出,无论是升级的认知或新汲取的知识,输出的才是真正自己的。
让读书不再烂尾
读非虚构类书籍的时候要投入自己的理解、要注意力集中,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是需要消耗意志力的,所以烂尾再常见不过。哪本书能被你读到最后一页,一定能证明它不仅有用,而且有趣。
结实书伴,从三个方面让我读书不再需要说“坚持”两个字,不再烂尾。
首先,给读书画上节奏线。和书伴一起,约定每天读一章,或者每三天读一章,让一本十几章的字典被切割成更小的目标,每读完一章,写完一篇读书笔记,满满的成就感,告诉自己,我做完了什么,而不是我还有很多没做,一步一步一章一章,一不小心一本书就会被读完。
其次,承诺是最好的动力。很多次即便是深夜12点前,我们也要坚持在约定的这天交流笔记。虽然生活工作忙碌,可是,既然承诺,就要践行。我们常常辜负自己,可总不忍心辜负别人。这种互相承诺,互相鼓励,让我们克服懒惰,走到最后。
第三,交流让读书变得有趣。我们虽然同节奏的读同样的内容,但是会发现彼此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中心总结。是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这些不同的哈姆雷特对话,多么有趣。交流,可以查漏补缺,可以互相增益,可以彼此启发。交流,让读书变得有趣。
让我结实同行的伙伴
我们的幸福感很大的一部分来自于社交,来自于亲密关系,来自于他人的信任,来自于表达与反馈。而读书,常常是孤独之旅,一个人上路,一个人停下,一个人又继续走,看的风景,学到的东西,自己知道、自己回味、自己忘记。鲁滨逊尚且需要星期五,《荒岛余生》中的察克尚且需要把一个球画成人的样子来交流。如果有人可以和我们一起,在孤独的读书之行中彼此陪伴,彼此温暖,那是个多么幸福的事。
所以,感恩同行的伙伴,让我成为更好的我,让这路上,不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