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新闻上看到,上海迪士尼内扮演维尼熊的员工被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冲过去挥拳打肚子,小孩被及时制止后,工作人员上前和小孩父亲沟通,在此过程中其态度强硬地表示:“孩子该道歉道歉了,你还想干嘛呀?”果然,熊孩子的背后是熊家长!
“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孩子还小,开心最重要;他还是个孩子,慢慢来,不着急,等你长大就懂了......”现在常听到有家长说这样的话,认为孩子还小,做错事天经地义,长大他就好了,有些事急不来,长大了自然就会了,要耐心等待。“长大”是个有魔力的词,似乎长大了就什么都好了,都在崇尚“静待花开”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无论孩子干什么都不干涉,却相信总有一天,孩子会开出属于自己的美好。
无所作为地“静待”,真的就能“花开”吗?
每一束花,从种下到绽放,离不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更离不开默默耕耘园丁的修剪。园丁都知道,“花开”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除草、施肥、浇水、杀虫、修剪旁枝,注意每一种花需要的不同营养,做到了这些,园丁才会安心地等待。之于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给孩子爱和尊重,是对的,但爱与尊重并不是全部,我们还要给孩子规矩和约束。自由也是有边界的,需要教给孩子懂得规矩,并让他懂得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负责。
静待花开,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任由孩子漫天生长。静待花开是需要家长以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为前提,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及时提供引导,因材施教,不越俎代庖,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
只有培育和养护了,种子才有生长的条件,也才有开花的可能。尽全力去灌溉和陪伴,时刻关心和指引,才有资格把结果交给时间,才能坦然地说一句“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