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集
《良渚玉琮王——神之徽章》
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玉材质;于1986年在现藏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先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此器是迄今所知同类作品汇总、重量最大、纹饰最精美和神人、神鸟最多者,故被称为“玉琮王”。玉琮内圆外方,一般用来礼地,是大地的象征。
结语(个人觉得这集结语一般)
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不同地域文化间究竟发生过怎么样的互动与流转,这双眼睛穿越五千年注视着我们,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历史的深处。
反而是前言比较有趣,如下
谁能读懂这双眼睛?它仿佛从人类古老而幽暗的意识深处穿越而来,无声地诉说着先民的爱、恐惧与信仰。
第八集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金玉共振》
夏代;铜、绿松石材质;发现于1984年秋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现藏于洛阳博物馆。
是目前发现最早 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可以说他的发现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想想这上面镶嵌了三百多片薄薄的绿松石片,就觉得先人都特有现在所谓的“匠人”精神,不骄不躁,缓缓图之。
结语
它们沉默无语,它们无需言语,这双曾经见证过中国最早的王朝的眼睛,依然看着人来人往,星辰轮转。
第九集
《殷墟嵌绿松石甲骨——刻辞骨柶》
商朝;铜、绿松石材质。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考古研究所。
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唯一一件文字镶嵌绿松石的甲骨。
在此要提下绿松石在古时的地位——绿松石是王权礼器的象征
上面的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
结语
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
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
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
曾经一笔一划地刻在骨头上。
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超级喜欢这句啊有木有,因为刻骨,所以铭心,这是我见过对刻骨铭心这个成语最好的解释。
第十集
《后母戊鼎——国之重器》
商朝;青铜材质;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商王的两个王后,妇妌和妇好,妇好擅长军事,妇妌擅长农耕),鼎呈长方形。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结语
鼎中的王者——后 母戊,封印着商代密码与故事的国之重器,今天却无言自威,呈现着辉煌与强大。
第十一集
《妇好玉凤——凤凰传奇》
商朝;玉材质;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接下来再看看这位奇女子其他的陪葬品
兵器
作为王后和女将,以智慧和实力担当家国事业,博得众人的敬重,她坚若青铜。生活中为武丁生儿育女,作为妻子和母亲,她温润如玉。爱武装也爱红妆的双面佳人,堪称完美女性的典范。
她跟“后母戊鼎”的妇妌一个掌兵权,一个事农耕,一个祭天,一个礼地,还会给商王朝进贡(羡慕武丁,艳福不浅,不仅有俩老婆,还都这么能干,不进不要钱,还给你上供,厉害了),妇好也能算得上是古往今来独立女子的鼻祖啦~
结语
丰富的文字与遗物,让我们有幸认识了三千多年前这样一位传奇女性。
妇好的玉凤,恰似她优美的风姿,定格在历史的风景线上,为后人所景仰。
第十二集
《鸮尊——一只猫头鹰的待遇》
商朝;青铜材质;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诗经.商颂.玄鸟》中所说的:‘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所以,商朝人更喜欢猫头鹰吧,于是,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
可是后来猫头鹰的地位一落千丈
原因在于当时的周朝觉得鸮不详,然后周胜了商以后自然就洗牌了,由此,鸮就被“雪藏”了,有诗为证
豳是渭河流域,周族部落的发祥地,大家懂得
结语
从高贵,到不祥,再到呆萌,
猫头鹰一直就是那个猫头鹰,
但是人心变了好多回了。
我觉得这句简直道尽了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