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饿了?那就来碗面吧!

图片来自网络

我不是一个挑食的人,除了肥肉,不过好在绝大对数的面里都是不加肥肉的。

我同样是一个对面有特殊偏好的人。注意,是面,不是馒头,也不是包子、烙饼。这种偏好在上班后愈加强烈,但凡食堂有面供应,我便坚决不碰米饭。

面的好处不言而喻,好吃、好做,还好玩。常听人开玩笑说,北方人之所以人高马大,与吃面的习惯是分不开的。想来,这句话并非毫无道理。

我人生的第一碗面,是母亲做的手擀面。

幼时,家境贫寒,母亲做的面里往往是玉米面居多,再加之以少量白面。这样擀出的面条微微偏黄,口感劲道,再辅之以刚刚拌好的腌菜,那味道实在让人怀念。

母亲擀面的手艺承传于姥姥,传说是每个农家妇女必备的技能。母亲用的擀面杖有一米多长,以整根原木削磨而成,因长时间使用,周身泛着亮光。

要做好一碗手擀面,最紧要的是和面。这也是做面最有乐趣的一步。不同于现在的机器压面,母亲从头到尾皆靠手工。面粉倒入瓷盆,加温水搅动,拆面(揉面)直到盆壁四周光滑,面团表面光泽为止。

拆好的面团还要在面板上用力揉动,凭力度感觉面团瓷实后,方可擀成薄薄的面片,铺满巨大的面板。此时,母亲会用独特的手法,把整张面片卷在擀面杖上,用刀在面杖上切出一条直线,面片便被分割成宽度和厚度均匀的数段,而后切成面条就大功告成。整个过程,要不断地撒上干面粉,以免粘连。

这样做出的面,要带汤一起盛出,入嘴的时候“滋遛滋遛”,当真是一种享受。

到陕西,尤其是在西安求职以后,油泼面、臊子面、揪面片,还有来自各地的小吃面食,纷纷闯进我的生活,口味不一,各有特色,眼花缭乱。

现在,我时常会到旁边的小吃城窗口点一碗西红柿鸡蛋与油泼二合一的扯面或者放着一大块腊汁瘦肉的揪面片。这种面在和面时加了油,出锅时面汤清澈,适合干拌。一碗面条上铺着厚厚的调料,泛着耀眼的油光,加醋拌匀、入口……嗯~味道十足,满满的幸福和满足感。

或逢周末,一个人在家,煮面也不失为一道美味的快餐点。

取一包粗挂面,两个鸡蛋,一颗西红柿,十分钟不到,便能煮一碗热腾腾的西红柿鸡蛋面,滴几滴生抽,一顿午饭也能让你油生自豪。

或许,从我人生的第一碗手擀面开始,长宽各异的面条,便与我的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索性便让其继续贯穿下去吧。我亦相信,这世上绝不缺像我一样爱食面之人,必然有数之不尽的灵魂,为了一碗面的滋味,于每日的生活里奔波、寻觅。

食一碗面,食一碗人间烟火,食遍生活万般滋味。

饿了?那就来碗面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