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里偶读北京大红门幼儿被抢未遂事件,目前整个事件首都公安正在对大红门派出所“不予立案通知书”进行复议,后续处理结果尚无定论。但从目前媒体披露的线索却很可能是抢人者当时认错了人,故而这所有的一切,可能也就可以用一句“误会了,抱歉”将其消弭于无形之中。
由此,不禁让人想起多年以前读到的一则英文笑话,其大意是,某人在公交车上看到别人口袋里竟然装了一个与自己一模一样的钱包,同时发现自己口袋中的钱包居然真的不见了,于是该君断定正是这人偷了自己的钱包。为了不把事情搞大,于是便趁对方不备将钱包从对方口袋中拿了回来。当其结束愉快的一天回到家中时,该君才赫然发现,原本自己的钱包竟然放在自家客厅的桌子上。
当时读罢这则笑话开心一笑的同时,也曾想到后面的结局该是怎样。毕竟本想拿回自己的钱包,结果却坐实了盗窃他人财物的恶行,而这其实都缘于自己的一念之差。
本以为这种笑话纯属虚构,绝无可能在人们生活中出现。但现在看来,生活才会有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不过这次的故事变事出有因的偷而成为事出有因的抢,这还是努力让人们基于这些抢人老太既往“为人热情”“为人正直”等描述,才可以勉强得出的结论。倘若是按抢孩子未遂而编造理由的方向展开思路,势必会细思极恐地得出“坏人变老了”这样更加极端的结论。
然而,无论是事出有因的偷,抑或事出有因的抢,不管我们前面加了怎样的定语,都无法改变偷抢这样的客观事实,而即便是后者明火执仗的恶行因种种原因而最终变成未遂事件,但其对于被偷者或被抢者而言其造成的伤害却是不争的事实。基于这样的判断,这些在闹市中抢孩子的人无论如何必须要对由此带来的后果负责,并承担由此而引起的连带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给天下为人父母者最好的交待,也才是对每个无助孩子最好的保护。否则,可以预见的就是未来类似事件发生时,那些存心为恶者也将学会“误会了,抱歉”这样绝好的托词,并以此作为掩护他们伸向孩子的魔爪。
倘若如此,相信所有的为人父母者其对社会安全度的负面观感将会大大增加,而这难道不是我们社会难以承受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