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我的以为只是我以为
当置身于熟悉的场景时,总是会深度地去挖掘那不怎靠谱的熟悉感,那般堆砌出来的安全感很实在。我之所以很怕去刷情怀以及去怀念所谓的过去,很大程度上不想去否定支撑至今的当前,总之不想去强硬地让活人活在过去式里,但我也不想隐瞒那份莫名其妙的情愫,过去的时光永远是有我来不及去掂量的质感,仿佛被匆匆催促地按着快进键般快速地前行着,所以的经历终会在事后原原本本地提炼成经验供我们去享用。前些天培训的日子里,又是回忆在作祟,竟然还能不费吹灰之力想起那些在学校吊儿郎当的模样,那片在慵懒的午后射进阴暗宿舍缝隙的阳光被铭记,除了无能为力地趁机回味一番,也实在是来不及再沉浸进去,因为正襟危坐面对面前那本懵逼的教材书,时刻提醒着自己,有胆量就试试再像曾经的放纵,那后果着实是埋不了的账单。再说回那几天的培训,用短短的数日去尽力压缩一个相遇相知相识该走的工艺流程,最后的分离连一句前程似锦都显得来不及一一告诉,不过人人都懂,当我们在将来的某一天若有缘份再见面时,除了些简单的嘘寒问暖,还有当初那份早已打包好的来不及来一一分享,嗯,我也把生活过得有模有样呢。我以为能摒除掉青春年少时的标签和放浪形骸之外,能拒绝掉在一个角落对着窗外文艺一番的得瑟,坦诚我是来不及去重构那包罗万象的岁月,只是我没能及早知晓我当前的每一天都会是惊艳将来岁月的颜料,既能在静悄悄的深夜孤芳自赏,也能在热辣辣的午后细细品味。
记得,是最好的证明
国庆假期里,跟好友的相聚,畅谈到深夜时分,再次见到这座生活多年小县城独有的错落有致的路灯,那盏多年来不间断照亮我们各自返归的路。得益于记日记的习惯,我至今还能轻而易举地聊起些许那年代的日常不经意的细节,聊起以前追过的人儿,有多多少少的放开或释怀都散落在各自安放的边边角落上独自发酵,有多少所谓的理想比想梦还遥远,那段穿着同一件校服在球场打球或者大寒天在小卖部旁边吃雪糕的轶事,都记得了。更多的是感恩,遇到的人能有耐心不止不厌其烦地听我巴拉巴拉讲完有的没的。我是一个超级慢热的闷骚,我的唠嗑幸亏在遭受嫌弃后,还能理直气壮地要求你们硬啃。即使来不及想起那些我们一起耍过的日常,但我尽量保证,会在我文笔磨练到更行云流水,后再去一一雕刻那份弥足珍贵的履历,如今将近生锈发霉的笔触好难再去感触生活带来的喜悦。各自回归正常作息习惯,貌似更多的是警示各自的离别,所有的矫情做作也该重新打包装放回口袋,不然就来不及为下回亮相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