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我做了这样一件事

只需两步,打造终身受用的读书笔记系统。

全文约9000字,花了我将近7天的功夫。读完它只需要十来分钟,践行只需要两步,却能帮你打造终身受用的读书笔记系统,真正实现认知升级与自我成长。

送给所有想努力改变现状,却迟迟找不到方法的人。

如果觉得对你有用,请传递下去。 

疫情下的思考

庚子鼠年。

病毒之手按下了暂停键,整个世界都慢下来了。

众生百态,善恶交错,淋漓尽致。

有疫情吹哨人,有逆行的抗疫英雄。也有做出闯防疫关卡、在小区电梯按钮上抹口水、售卖假口罩、隐瞒旅居行程等等恶劣行径的“人”。

大多数是如你我,响应号召,在家隔离的普通人。

选择陪陪家人,打打麻将。挖掘厨艺,学习新技能。或者打游戏、刷剧、刷短视频,也有能够做到坚持学习,努力工作的。

这段时日,彻底放空。北漂多年,第一次停下了慌乱前行的脚步,开始内视自己,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鲜衣怒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的人却始终都在求生线上挣扎,庸庸碌碌,潦倒一生,最终在悔恨交加中黯然离世,就像没来过这世间一样。

除去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那些看起来很厉害实际更厉害的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思维。思维让他们活得更明白,能够更加透彻的看待问题,作出最合适的选择与行动。思维不同的人,面临同样的状况,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做出的选择不同,行动就不一样。

他们的思维究竟是怎样的?

又是怎么拥有这些思维的?

我们有没有可能经过学习,然后也拥有这样的思维了?

当然可以。只要你不想继续麻木,愿意主动打破舒适区,现在就做出改变,你也将会拥有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的一生。

很多人的思维结构是长期不变的,根本就不学习也不读书,更不愿意去开拓自己的眼界。一年到头,不过是活了1天,然后重复了364遍。

偏偏动不动就焦虑一下子,既无法忍受当前的状态,又没能力改变这一切。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如果不去冲破,迷茫焦虑会在你30岁、35岁的时候不断的卷土重来。

“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有个回答是这样说的:“他们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终日混迹社交网络,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可以说上几句话的人却寥寥无几;不曾经历过真正沧桑,却还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我们都曾对生活怀有千万种期待,设想过人生的无限种可能,却在明日复明日中消耗了青春,殆尽了活力,从心灵到生活,变得麻木。

在人的这一生中,迷茫是常态。没有多少日子是能够按自己的想法活着的,你要为之确立一个意义,然后拼尽全力的去努力。

这不是鲁莽,而是你确实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那么平淡无味的过完,至少得让它有值得自己回忆的地方。

既然活着,就请活得再明白一些。

思维的逆袭:有效学习

1.如何活得更明白些?

这个时代,信息庞杂。大众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自身的期望变得更高了,这些新的媒介所传达的内容和信息更是助长了焦虑。

可能不经意间刷到了某个激励人心的故事,某篇热血沸腾的内容,某段醍醐灌顶的话语,感觉被一下子击中了要害,波澜不惊的内心起了涟漪,发誓要改变。

于是放下手机,开始看书、学习、锻炼、时间管理、自律……

忙忙碌碌自以为是的努力,坚持了一段时间,收效甚微,感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再次陷入自我否定与迷茫中,为逃避学而不得带来的焦虑感,重新缩回了脑壳,拿起了手机,打起游戏刷起短视频,继续沉浸在自我编织的舒适区里,享受这些软件带来的即时快感,耗过一天又一天。

碎片化信息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理,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就是在这些信息洪流中渐渐被冲散。

2.如何避免焦虑反复出现?

去做,去改变!

付出最低成本就能获得最大化收益的,便是读书与学习。

人的学习能力是随着努力程度变化的,但是方法不对,努力再多也是白费。一个失败的思维模式,决定你付出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

朱熹曾说:“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 

读书,为求知,为穷理,为了解过去,更为优于昨日的自己。

避免焦虑反复出现,锻炼正确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学习。降低不切实际的奢望,每天只需进步一点点,比昨天优秀,就可以了。

3.如何学习才算是有效的?

从教育的有效样式来看,能不能培养一个有好奇心、有探索欲的人,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进行持续终生自学,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一方面不断扩大输入的层级,不断通过读书和跟牛人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思维结构;另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消化能力,不断深入思考,把优秀的知识理念真正的填充到自己的思维模型里来。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吸收正确的知识,经过思考化为己用,才能真正提升自己。

我研习了市面上能看到的关于正确读书学习方法的相关内容,并经过反复实践验证,整理了个人三年的笔记,研习了一套笔记整理法,解决了通过读书学习却不能实现自我提升的问题。

适用于所有正在与学习、工作打交道,想努力改变提升自己却找不到方法的人群。

当你真正开始做一些困难的,有价值的事情时,打破舒适区,才能突破,带来持续性的成长。

思维的进阶:打造个人搜索引擎

这一套神奇的笔记整理法,能让人高效阅读、正确学习、快速自我提升,实现思维的进阶。经过反复思考,我称之为:打造个人搜索引擎。

如何打造:让有用的信息在印象笔记里有序沉淀。

1.什么是有用的信息?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预言:“未来世界的人们,将在汪洋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自私和被动。他们的文化成为了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真理被淹没在无聊和繁琐之中。”

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资讯的收集越发方便、快捷,一切知识看起来似乎唾手可得,但反而让很多人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甄别有用信息,更不用说筛选知识理念为己所用了。

其实辨别信息是否有用的方法很简单,稍微思考一下是“信息”or“知识”、“经验”or“规律”就可以了。

1.「信息」与「知识」

一切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感觉到的都可以称之为是信息:文字、声音、图片、视频、温度、体积、颜色…… 

知识是对某个主题确信的认识,并且这些认识拥有潜在的能力为特定目的而使用,一般指被被某些群体所共享、验证过的、正确的的概念、规律、方法论。

2. 「经验」和「规律」

「经验」 是由人生经历总结而来,读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认识的开端,是不能一味套用的。

而规律是能够导致重复成功的因果关系。从成功经验中推导出原因,再推演一下,看这个原因能不能真的推出正确的结果, 如果重复2、3次都能成功,就是规律。

如果想学习某个领域里的知识或者规律,一般是去找这个领域里的经典名著去阅读,可以按各类图书榜单的排名里去挑选,也可以找行业内的牛人去推荐, 最终会发现来来回回说的就是那几本,这些被行业内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好书。

好的看多了,再去看同类的其他书,只需要看目录和序言,就能大致判断它是否值得阅读了。

2.为什么选择印象笔记?

1.人类的大脑并不擅长记忆。

看到了有用的知识理念、方法技巧、规律,或者触动内心的金句,仔细琢磨以为理解透彻能记得很清楚,但是现实是忘得非常快,基本上看完就等于忘完。

 因为大脑是很懒惰的,它总是秉承“一切照旧才是最舒服的状态”,它有个最小作用力原则,叫做「能不用脑就不用脑」,当你想做出改变的时候,大脑会千方百计阻止你。。。

所以有人直接在书上做笔记,有人选择用纸笔记下来,有人用电子笔记本收藏起来……

一本又一本,一组又一组,一篇又一篇。

大多数情况是,这些你自认为将来用的上的信息知识点,你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翻看了。

即使真的需要,也会发现明明当时记得很清楚,现在怎么想都想不起来了,心急如焚到处查找,查找过程中还容易被其他信息分散注意力,最终就算找到了还是耽误了转瞬即逝的灵感。

2.第二大脑

谢春霖在他的《认知红利》中如此描述这一情景:

看过的每一本书、每一条知识,写的每一篇笔记,如果都能被分门别类地永久储存,还能有一键搜索功能,等需要用的时候,还能有个图书管理员帮我迅速找到,那该多好。

人类记忆并不可靠。机器都已经开始向人类学习如何思考,而人类却还在向机器学习如何记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外接一个大脑,让它代替我们记忆,而我们自己的大脑,只负责思考就好。

印象笔记,管理你的第二大脑。

作为重度用户,我选择印象笔记做我的外接大脑。既能满足分门别类永久存储,也能一键搜索为我所用,是我强有力的输出保障工具。

当然,你选择其他比如有道云笔记,为知笔记,OneNote等等都可以。至于功能怎样,我就不过多赘述了,只想说我曾经都用过。

3.如何有序沉淀?

前面闲扯了那么多,接下来真正是很干很干手把手的实操干货了。

1.如何有序?

印象笔记作为第二大脑,有两大主要功能,笔记本和标签。打造个人搜索引擎,让信息有序,需要将这两个功能运用到极致。

(1)笔记本组:少就是多

①三个层级

印象笔记的笔记本功能结构很简单,只有三个层级,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

很多人在刚开始用印象笔记的时候,新建了一个笔记本,放了很多条笔记,然后又记录下了其他类别的笔记就又建了一个笔记本,笔记本数量有点多了,那就分笔记本组,就这样建了很多类别组,还每年新建一次,越建越多,分类越细越混乱,越用越累,一度弃用。

我的印象笔记历史分组

为什么很多人在刚开始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会莫名其妙的建立很多个笔记本?

是因为这些笔记的分类存在多个维度,每个维度都有一些类别,正是因为这样的多个维度交织在一起,才造成了三个层级下的混乱。

有人觉得三个层级限制了自己的分类,为了无限制分类,甚至逃离了印象笔记。。。

②四个组块

笔记本分类时,数量要尽量克制。其实只需要在某一个维度上,不超过四个笔记本组来进行分类就可以了。

为什么是四个笔记本组?

1956 年,有一位美国认知心理学家乔治·米勒(George A. Miller)发表了一篇论文:《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主要的结论是:年轻人短时间内的记忆广度大约是 7±2,也就是 5-9 个信息组块,其中包括了阿拉伯数字、字母、单词或者其他的一些单位。

米勒这个哥们高估了人类的大脑记忆容量。

2001 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考恩(Cowan)发表了一篇论文 《 神奇的数字 4 :心理存储能力的再认识》 ,他指出人类大脑一般只能记住 3-4 个独立的信息组块。

比如手机号,1861195xxxx,大脑会自动将 3-4 个数字分成一组,186 - 1195 - xxxx 或者1861 -195 - xxxx,容易记住。

一般来说超过了四个组块,记忆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说笔记本的分组,四个组块就足够了。

③三个分类逻辑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被很多读者认为是讲述逻辑思维理念的经典著作。里面讲了一个 MECE 原则(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事物的分类要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复,而合在一起又能做到完全穷尽无遗漏。

意思就是:相互独立不重复,完全穷尽无遗漏。

也就是说,当你的笔记本按照某一个维度进行分类,如果能够做到这个「相互独立不重复,完全穷尽无遗漏」,那这样的分类算是科学可行了。

我以个人实践来讲两个分类的逻辑,一个是按照笔记功能维度:

我一直都在坚持时间管理,所以一开始笔记的分类逻辑是,收集信息→整理分类→提炼存储→最终输出。 

这个分类逻辑是按照GTD分类原则(信息管理流程/行为管理方法)来的。GTD的核心理念在于清空大脑,然后一步步按照设定的路线去努力执行。

GTD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把事情处理完”,是一个管理时间的方法。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记录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去执行。GTD的五个核心原则是: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想收藏的信息随手保存到【收集信息】也就是in-box里,要保证随时清空in-box,一有时间就把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定期将【分类整理】组的信息进行【提炼存储】,用到【最终输出】里面。

这个逻辑充分的实现了我们使用笔记本的目的。

按照笔记本功能GTD原则分类

我最初是按照这个逻辑来分组的,但总是会有一些困扰,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个分类方法的精髓,几乎每年都要循环新建一次,并且有新的类别还会加入到这一年里,分类越来越多,提炼也越来越费劲,结果当然是越建越多。

另一个分类逻辑是从个人行动轨迹维度来进行的。

人这一生有两件事情注定无法逃离,税收和工作。

人的行动轨迹基本上都在学习,生活,工作这三个类别里面,我很久之前,是按照这个逻辑来给笔记本进行分类的。

以上两个维度的分类逻辑,均符合MECE 的原则。无论什么类型的笔记都能够归类其间,看起来非常好用合理。

最佳分类逻辑:以结果为导向

整理三年来的笔记,我最终发现,要根据自己的目的来构建笔记本,这样使用才是最得心应手的。

比如,我没什么目的,纯粹就是用来写个人日记,其他什么都不干;

比如我是运营,我的目的就是收藏运营技巧方法论来指导工作;

比如我是公务员,我的目的就是收藏各种文件与公文写作方式来更好的工作;

比如我是老师,我的目的就是收藏优秀教学方式,整理记录,方便输出教学课程;

比如我要写作,我的目的就是学习写作方法,收藏优美句子来创作作品;

……

我目前的笔记本分组

以目的为导向,结合少即是多原则,MECE原则,GTD原则,合理构建自己的笔记本分组,才是最合适的。

(2)标签:唯快不破

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调用信息,不然费那么大的劲,去收集去整理去分类去记录,毫无意义。

 ①标签的作用

可是调用信息的时候,发现某个类别找不到对应的信息,或者是信息不知道该放到哪个类别里,因为一条笔记只能存放在一个笔记本里边。

但是某一个事物往往可以归属于多个类别,比如,罗伯特·西奥迪尼的《影响力》,你可以把它归为心理学类,营销类,你也可以把它归为商业类,管理类,书单类,金句类。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方便快速调用信息,还能满足不用新建那么多笔记分类,又能同时多类别归属。

有的,标签。

只有标签,才能突破空间上的限制,把同一条笔记归纳到不同的分类里边。标签本质上就是用来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归纳分类的一个东西。

印象笔记标签的存在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容易更快捷地调取信息。

这真是一项伟大的产品功能。

②标签的分类

很多朋友在刚开始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甚至在使用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之后,仍然没有掌握到标签使用的要领。一个笔记疯狂打标签,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是没有做好标签的分类造成的。

标签分类原则,也可以按照笔记本分组的原则来进行。我是作为互补来的,笔记本的分组按照GTD原则in-box,创作,项目,归档分为四组,标签我是按照个人行动轨迹:学习,工作,生活三大类来划分的。

我的标签

③标签的编码

分类完成后,为了方便给笔记打上标签和调用信息,我在标签前面加上了编码排序,编号参考的是杜威十进制。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全球有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都在使用。它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 共可分为10个大分类、100个中分类及1000个小分类。基本能够涵盖所有你能想象到的分类要素。

以学习类为例,我思维学习会涉及到的标签有GTD,阅读,写作,剪辑,设计,沟通,工具等等,每个人对学习的需求点不同,根据自身情况来定。

我的标签分类

学习类里的阅读,我目前整理到的是四个标签读书笔记、方法、工具、书单组成。基本上分类到此就可以了,不用再拆分读书笔记新建标签。

编码是为了给笔记更快速的打标签,以及更快调取信息。例如,我输入阅读编码100,当我只需要输入1的时候,就会显示阅读类的4个标签。极大的提高处理信息的效率,不会再出现找半天找不到信息在哪的情况。

分组和标签让有用的信息在笔记里变得规律有序,基本搭建起了个人引擎的骨架。

2.如何沉淀?

光有骨架还不行,还要学会如何正确沉淀内容。

看到觉得有用的就打上标签,一键收藏到笔记相应的分组里。看起来很整齐,分门别类一目了然,但是,过段时间信息臃肿的会让你再度放弃。

如果这些信息没有穿过你的身体,就不属于你。

所以,在笔记里填充什么信息,怎么填充,很重要。

让我们不忘初心,回到使用印象笔记的目的上。

我的目的是通过印象笔记实现自己记录与管理、阅读、写作。所以我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分享如何正确做笔记。

⑴朝夕日记

我在很久之前分享过《我是如何开始时间管理》的,详细的描述了自己每天7记得内容,要不断自我成长,这是一个笃定要坚持终生的事情。如今已经三年过去了,经过无数次的调整与升级,目前在印象笔记里面的,是朝夕日记,其他数据用的随手记和Excel。

写日记是很多人都会有的习惯。

我写了很多年,载体从笔记本到电子笔记本,之前会把一个月的30天都放在一个笔记里,标题很简单的用年+月,一年12个笔记,年终还会总结一次。

后来回顾这一年的时候,发现特别不方便,首先得一个月一个月的点进去,然后每月不从头拉到尾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现在是改为每天一个笔记,标题“日期+关键词”,回顾的时候一目了然自己这一年做过什么。

朝夕日记的内容格式,一共七个部分,仅做参考。

① #标题#(日清+今日关键词)

②#早起唤醒#

[x]晨起打卡(时间+地点+唤醒)

时间:2020年3月14日08:05:00

(二月廿一)第74天 第11周 周六 庚子鼠年 己卯月 丙辰日

地点:(在哪起来的,我一般写城市)

唤醒:(让头脑变得清醒)

[]冥想

[]整理床铺

[]喝杯凉白开

[]做俯卧撑5-10个

[]记录体重

③#日WOOP#(早起对今天规划的事情做一次全面的WOOP ,把制定目标切换到用「时间+地点+行动」来执行目标)

WOOP 思维是心理学家格尔维茨(Peter Gollwitzer)和厄廷根(Gabriele Oettingen)夫妻一个心理学研究成果。

Wish :设定一个 SMART (具体的、可度量、可实现、相关性、有截止日期)目标。

Outcome:想象完成目标后的美妙图景,越美妙越好。

Obstacle:你遇到的阻碍和困难有哪些,罗列出来。

Plan:用执行意图(if…then…)干掉场景阻碍。

④#处理事项#(待办事项+计划外事项+实际处理事项)

待办事项(日清:今日必须处理完+待办:重要不紧急)

[]日清丨朝夕日记+数据;

[]日清丨笔记整理分享推文;

[]日清丨印象笔记清理:in-box清理;

[]日清丨见感思行卡片3张;

[]日清丨阅读《自卑与超越》30页;

[]待办丨课程产品思路框架;

计划外(预料之外的事情)

实操事项(就是今天实际做的事情,我按照:类别+具体事项+时间段+时间量+消费金额)

例如:

生活/晨起洗漱收拾;0805-0830

GTD/朝夕日记+日计划;0930-0940

写作/笔记整理分享推文;0940-1200

休息/2300-0730

⑤#日有所得#

技贴(技巧、方法等)

摘录(看到的有感触想记录下来的话)

有话 (灵感)

⑥#每日数据#

数据

阅读000分钟;

写作0000字;

锻炼00分钟、步数0000步;

手机使用000分钟;

⑦#日拱一卒#(每天自我回顾:年度目标+本月重要目标+本周重要目标)

以上7个部分是我经年累月优化出来的朝夕日记,让我实现了自我认知和管理,随着认知变化,应该还会继续优化。

每个人情况不同,不用一开始就列这么复杂,可以从最简单的着手,哪怕每天写一两句话都行。

(2)阅读与写作:用【见感思行】打造知识卡片

如何正确阅读,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化为己用?

用【见感思行】打造知识卡片。将每个知识点用卡片的形式进行收集、记录、积累从而指导实践知识的一种方法。

30年前,香港报纸说李敖:“很可能是50岁以下的当代中国人之中,读书最多又最有文采的人。”

“读书是千年精华,尽收眼底;多样遗产,罗列手边”。

李敖生前曾经在节目中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美工刀或剪刀将书中需要的内容裁下来,按照类别,加入到自己的资料夹中,写文章的时候,需要那个资料,就打开那个资料夹。

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把有用的信息变成了一张张知识卡片,才算看完这本书。 

这种知识卡片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到写作当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纳博科夫的卡片魔法。

1938 年,纳博科夫开始使用索引卡创作,这种与以往不同的卡片写作给他带来了全新的创作体验,让他在此后的 39 年创作生涯中持续使用,成为他一生最爱的创作利器。

纳博科夫认为,最理想的作家是讲故事的人、教育家和魔法师。「一个大作家集三者于一身,但魔法师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他之所以成为大作家,得力于此。」

我现在发现索引卡片真的是进行写作的绝佳纸张,我并不从开头写起,一章接一章地写到结尾。我只是对画面上的空白进行填充,完成我脑海中相当清晰的拼图玩具,这儿取出一块,那儿取出一块,拼出一角天空,再拼出山水景物,再拼出 —— 我不知道,也许是喝得醉醺醺的猎手。

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积累了五千张卡片;

儒诺·凡尔纳的卡片据说有两万多;

热衷笔记管理术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据说就有一个笔记柜;

依赖卡片管理知识的文史学者则数不胜数,有些老学者的读书卡片甚至还可以传给弟子;

甚至最早的知识协同平台,也可以追溯到这小小的卡片积少成多后建成的卡片柜,学者们组织抄写资料、整理进去。

感谢印象笔记的卡片视图功能,可以让我的【见感思行】以卡片的形式罗列在我的笔记本里,积累知识库,为后续知识迭代以及各种创作打好素材和基础。

我的见感思行卡片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打造知识卡片的关键在于,见感思行。

见感思行是一套思维框架,是一个从客观——主观——思考——行动的过程,是将你看到的信息进行内化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且指导你去行动。

①见,对知识点的描述,概括,不是成段的摘抄。你要提炼出一个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话把答案给复述出来。这里通常运用费曼学习法会比较有效果。

②感,记录下思想上的变化。看到这个观点后你的主观情绪描述出来,然后再结合你自身的案例,把现在的理解、发现、反省写出来。

③思,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当知识之间有了一些冲突,才能启发你更深入的思考,得出独到的见解,让认知升级。

④行,认知提升以后如何行动,具体怎么做,怎么知指导你的生活。

当卡片在你的印象笔记里被写下,它就是种子,当卡片被耕耘,它就开始生长。

以上就是我通过印象笔记打造个人搜索引擎:实现自我管理、正确阅读与复利写作的一整套笔记整理法。

人这一生,要见众生,见天地,见自己。

疫情退散,春暖花开。

希望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9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808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51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9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73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5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2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8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038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1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5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5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