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我们缺什么?
精神
如何说?
心有所依之处,
心中应有的偶像,我们没有。心中应有的依托我们没有。这些无关贫富,关联着幸福、快乐、健康和生存。
当来到世界,懵懂知事时,接触的都是各种生存的现实和现实中的各类输赢,父母学校各类人杂已无视了自己心理应如何健康,精神层面有何需求,结果导致成长为人后,思想和精神上的空白和幼稚气。有精神偶像也是艺人明星,有所谓的思想也只是知些应该强大、应该自尊、应该减肥、应该……。但自知怎的如何做好吗,真的就能过上你想要的人生吗?结果还是懵懵懂懂般。
当你出生是孩子,你的任务就应是尽情的玩耍而渡过快乐的童年,唐诗三百首、各类早教、什么英语要从娃娃抓起等等,全部屏蔽,三岁以前就是在无危险之中玩耍成长。因为人一生很长,快乐的童年很短。每个阶段该学什么去在每个阶段里完成。
三岁后要给孩子讲解一些正能量的三观,浅显易懂,无须说教。对于孩子要象对待他人,首先也是要有平等尊重的交流,父母如果以训斥打骂,一切以父母做主而少于必有的尊重为主,那么父母应该首先是失败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学习的应该是父母,这样才能为孩子言传身教,孩子是什么样子他背后的父母就是什么样的。
在引导孩子时,精神和心理的健康比学习成绩多好更重要,父母是上进好学、豁达、有爱、懂感恩、知温暖、有信仰并互尊重之人,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都不会差,反之,会唏嘘。
社会上发生的很多悲剧事件,其背后的人为因素就是因为缺矢很多,本身应有的精神和正确的三观无有。因为他们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都无精神偶像,就是违背道德并违法还不自知,这就是我们欠缺的最可悲的精神无主状态。要求孩子如何做的出人头地,结果导致孩子看不上自己的生身父母,还有孩子手刃亲人,其实孩子无错,这些都是父母之错和社会导向之错。
社会导向非常重要,所有的宣传领域说一句话,胜过父母老师说一万句,而我们如果再无成熟的三观,那么只是顺其而行而为。
现在的媒体人、写作人自身都无正确三观,无信仰,心无明灯(很多身后一堆臭事,自己都如垃圾),又怎能给我们,我们的孩子有正确的导向呢?
现在去书店,真心无有几本书想买,思想性精神层面东西太少,基本是如何快速致富、某某人是怎样成功的、如何才能让男人爱、如何减肥后才能有自信自强、那位明星离婚了、那位明星出轨了等等。是个人都成作家了,回忆录、成功励志类多如牛毛。是个人都会是某某领域的砖家或家了,唉,我们的媒体宣传行业真的是含金量太底,难道是我们大众的智商太低吗?
最主要的应该是:心无依托,灵魂无依靠,精神太空。不知信仰是什么。
不卑不亢,无喜无悲,是宁静的力量,来自于信仰的加持。
——《冈仁波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