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周边人都有了不错的归宿,工作如意、情感稳定……不禁怅然若失,自己又何去何从呢,同龄人带来的压力让自己开始焦虑,惴惴不安。转眼毕业两年半了,自己好像一无所获。这种对未来的恐怖,对生活的不满开始铺天盖地,紧接着转移到对方,抱怨愤懑难平。言辞间充斥着打击嘲讽之味。
翻出张德芬的《活出全新的自己》,突然发现太久没有关照过自己的心灵了。这片心田是否早已贫瘠荒芜……
面对这段时间的焦虑,跟随着书中,一一开始体察自身。静静地好感受着自己的内在,观察着自己的肢体动作,试着看见自己在想什么也就是观察自己的思想。观察自己的身体,这些都是情绪作用在身上的结果。观察它、观照它、允许它的存在,全然地去经历它,不要抗拒。会让它更快地消失,甚至转化为喜悦。
观察自己是觉醒的开始,否则我们只是一部被自动化模式操控的机器。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批判自己,或者为自己的情绪辩护,甚至是为自己的行为自圆其说。
当我们开始为冲突而懊恼而批判时,就可以开始第二次的自我观察——观察自己的内在对话(内在父母的指责,内在小孩的反抗)。这是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不过,既然我们学会了自我观察,就要知道培养一个公正有爱的成人的声音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声音的特质首先是它不批判你,其次,它不会制造二元对立,例如赞成你的作为或者不赞同你的想法。它只是如实地观照,然后用极其慈爱充满同理心的方式与你沟通。
你可以去滋养这个有爱成人的声音,让它逐渐壮大。然后你就会明白,你多年来在外面寻找的无条件支援,其实就在天边不远处——你自己的心里。
找到可以扩展自己灵性空间的事情。
我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世界便会怎样地对待我们。当我们不喜欢_的人时,反观自己什么时候遇到这样的人事,家里有谁是这样,自己是否对他人也做过同样的事情,对自己是否做过。对这个议题的强烈情绪反应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带着感恩的心看它们。到心的中心去,打开自己的心,拥抱自己的阴影,接受自己。
如何疗愈受伤的自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儿时的缺失,从此在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的三角里徘徊。学会用转念作业,把我不喜欢谁,谁怎样,转化为我怎样,寻着童年的记忆,回归原生家庭,找到自己的行为的根源。一条路想不通的时候,换个想法,慢慢试着理解原谅,而不是最终惩罚自己。
面对生命中的不如意,把它看成生命的彩蛋。自己是自己生活的导演,慢慢地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虚妄。
然最高的境界便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打坐静观黄庭,这不过都是气血的起伏,如若我们不曾贴上愤怒悲伤的标签,它不过是起伏,何来意难平!
冷静下来,我想这些话都是说给自己听的吧,一种对自己无能的鄙视,对自己的不满,反射的都是我自己。从来与对方无关。我静静地听着自己的内在对话,“你怎么一事无成,想改变又不行动”“我也很无奈啊,这个专业让我很痛苦”,我学着拥抱自己,接纳自己“过去很封闭,才有了如今的选择,只能现在多行动才能改变”,我想现在继续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是对自己曾经选择的惩罚吧。既然理解了过去的选择,就把这份悲伤转化为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