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遇到了最贵的一节课,是目前我为小明同学支付的最贵的一节课。
下午小明同学第一次去上化学衔接班,3:00到蓝天苑小区遇到了小雨,两人结伴欢快的去了C老师家。5:00,我准时在C老师楼下等她。
“再也不来了,听不懂”,这是准时下楼的小明同学见到我说的第一句话。
“讲得没有条理,口音重,听不懂”,小明同学继续吐槽,“其他同学也听不懂,不来了”。
我有些惊讶,小茗同学求学到今天,这是第二次说听不懂。第一次发生在初中二年级,因为原来的英语老师和学生家长发生了矛盾,换了一位。一开始,小茗同学不能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方法,回家就吐槽新英语老师讲的不好。但是没过多久就适应了,还慢慢的喜欢上了新英语老师,亲切称呼新英语老师为“老景同志”。此后升入初三,因为老师生病、生孩子、去交流等原因,小明同学又遭遇了多次“换老师”,但是她都是很快适应(算下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小明同学遭遇了6次以上中途更换老师事件,求学不易啊)。
小明同学今天的反应有些反常。
到家后,还没有等我细问,小茗同学已经继续向可爱多吐槽了。
“我很认真的记笔记,到中途,C老师突然说前面知识点要补讲一下”,小茗同学喝了口水,“他口音很重,听起来很费力,没有X和G老师讲得好,不是我一个感觉不好,其他同学也是这个反应,我反正不去了,下面找不到好老师,我就听网课吧”。
小明同学把替代方案都想好了,其他不用再问了,不去了。但是问题来了,这一次课要不要付费?如果需要付费,给多少钱合适?
“钱是一定要给的”,可爱多定了调子,“毕竟C老师是省中的,万一以后做了孩子老师……(这里省略500字,其实你是可以猜到可爱多要说什么)”
给多少呢?按照以往初中的经验,多人的非小班教学,不超过250元,可是这肯定不行,即使顶格给了250元,其后果还不如不给。但这个事难不倒可爱多,可爱多和我完全互补,我素来独行,可爱多闺蜜一堆,亲的、远的、真的、假的,反正就是有很多战友。
当天随后的一段时间,可爱多联系了多少人不知道,但是听到了F中学很多骇人的信息。“F中学W老师,给学生补课,说好的小班课,4000元一个假期,后来少来了一个学生,W老师打电话给其他家长要他们补足差价”、“F中学的Z老师,说好的小班,后来变成了18人,还是问家长要6000元”……OMG,但是我只相信上述情况有夸大成分,或者即使是真的也是个例,毕竟我熟悉的F中学有好多好老师。问题是,万一这个C老师是省中的个例呢?细思极恐。(列位看官,千万不要以一线城市的标准来评价我所处的18线城市,我们这里规模酒店的一碗面条也才6-8元)
最终的数额,是可爱多拍板的,这是我付出的最贵的一节课。通过微信转账,C老师很愉快的收下了。(我当时还天真的以为,就去了一次课,可能就不收了)
一向心系天下的我,被这件事刺激的发杞人之幽思,又开始为国家的教育担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