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今天早晨起来,看了一篇文章《父母老了,以后夜里手机不能静音……》,看完这篇文章,感慨颇深,父母已经开始慢慢老去。我把我妈妈从山东接过来,帮我照顾孩子。那天她在厨房做饭,我替他拿酱油的时候,一个余光扫到妈妈的鬓角的一撮白发,那一刻,我一震:妈妈有白头发了,不得不承认妈妈开始老了……
02: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如果想要更好的脱离阶层,打破阶层固化,需要付出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然而这一个为了更好的生活的目标的实现,是需要付出不能团圆的代价的。那一天我问爸爸,什么时候,可以全家团聚?他说:1.你年收入100万以上,让我们放心,你可以养活整个家庭。2.你再要一个孩子,我们就来看孩子……
03:记忆里的分别是在1999年,从那时开始异地求学,上初中开始住校,那个时候还好。每星期,有1次回家的机会。然后到了高中,一个月只有1次回家的机会。然后上了大学,一年回去两次,寒假,暑假。上大学期间,家里的开销大了,我上大学,妹妹上高中,那个时侯父亲放弃家里的工作,开始去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山西打工。为什么去这几个省份,因为父亲跟煤矿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我父亲就是煤矿工人,最危险的下井煤矿工人。因为在家里煤矿上,只有2000,3000元。去这些地方打工,可以8000,1万多的工资收入。虽然又脏又危险,但是为了家庭,他这一出去就是10几年。现在还在煤矿上工作,这几年煤矿不景气,工资收入一家子掉了以前的一半,但是没办法,只能继续做着。这几个省份的每一次矿难,我的心都一纠,因为我爸爸就在这些煤矿当中的一个。外出打工,为了多赚些钱,每年跟我一样,也就是过年或者家里有婚丧嫁娶的时候回去。他其余时间都在工作,也没有什么周末,寒暑假,甚至连一些法定节假日都没有。期间有几年煤矿比较好,爸爸也升职在煤矿当领导,把我妈也带过去,妈可以在食堂里打工,一个月也3000-4000。可是这几年不景气,爸爸经常往返于各个煤矿,也不固定,另外煤矿效益不好,食堂也不需要人了。
04:妹妹在我毕业后,考入专科院校,然后因为成绩优异,作为交换生,交流韩国。去了韩国发现交流的学校太烂了,于是自修了韩国全北大学,就是那个全北现代的全北。毕业之后就在那里找了工作了,因为工作了,另外中国跟韩国节假日不一样,所以她也很少有时间回来。本来一年回来两次,但是其中有一年过年都回不来。爸妈经常催促她回国,找对象,我们也担心真给我们找个韩国欧巴,叽里咕噜听不懂。可是她还是留在那里工作了,因为在韩国工作,不费劲10000以上,如果回国,找到一份10000➕的工作,你得打拼个3年吧?于是跟妹妹也聚少离多……
一家人,爸爸在山西,妹妹在韩国,我跟妈,爱人,孩子在石家庄。一年全部聚集在一起的机会,可能只有那么几天,或者只有1次。
05:当初在石家庄买房子,狠了狠心,一步到位。142平米,三室二厅两卫,赠送了一个入户花园,封起来又是一个房间,那么就是四室两厅两卫。当时就是想如果有一天,全家人都回来,都住的开没问题:爸妈一间,我跟爱人一间,妹妹一间,孩子一间。想法挺美好,可是还不到时候……
之所以一直在外面打拼,家人都不想成为谁的负担。爸爸出去多赚点钱,一是为了自己养老,二是为了补贴我一些,说白了还是为了孩子,怕给孩子添麻烦。他现在多赚一些,就是为孩子分担。妹妹在韩国工作,自己也小有收入,她不需要我爸妈给她钱,她不花爸妈的钱,也就是爸妈可以更多的支持到我这边。妈妈在我这里,还是一如既往的节衣缩食,将节俭到了极致,我们不在家的时候,他就随便吃点,连菜都不炒。她来了石家庄,就感觉,啥都贵,带她出去吃饭,她说让我们俩去,她不去。她知道她去了就多花她一份的钱。
从现在开始的,我希望启动团聚倒计时,最迟三年。一来:我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放心,他们不出去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养老医疗都放心。二来:考虑再要个孩子,让父母都过来,借着照顾孩子的名义,团聚在一起。
那一刻才是真正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