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摩拜的创业历程,其实质是在风投的“疯投”下催生出来的神话,并不适于普罗大众。因为这不过是资本在玩钱生钱的游戏,最后砸在谁手里目前还不好说。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千万不要在你本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安逸。千万不要在年轻时不爱钱,不爱努力和打拼,每天过得云淡风轻。”
鼓吹的是一种功利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仿佛只有功成名就、日进斗金的人生才是最幸福的。
但是正如韩寒所说,“没有赚到大钱就叫被同龄人抛弃了吗?很多人也都在努力干活认真生活,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是套现几亿十几亿”。
4月7号的时候,这篇文章的作者又在自己的公众号发文称“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别教年轻人不焦虑”,辩驳道“不是我在贩卖焦虑,而是有些焦虑,你无法回避。”
的确,之所以这篇文章以及无数篇这种文章的变体能在朋友圈迅速获得“十万加”,就是因为打中了年轻人的焦虑这个痛点。
但是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安图享乐,亟需不断地被鞭策要保持焦虑与奋斗吗?
不,恰恰相反,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是不焦虑,而是过于焦虑了。
的确,这个时代有太多让人焦虑的理由。公园里为子女相亲的父母们为何以收入、房子、户口衡量相亲对象?
因为太焦虑了,阶级固化、户籍制度、高涨的房价、独身子女造成的养老风险,他们在现实考虑下功利地为子女明码标价。
年轻人也太焦虑了,华为45岁退休(背后的激烈职场竞争),一生大病立刻返贫,学区房,他们有太多焦虑的理由。所以无数篇“焦虑体”文章迅速获得“十万加”。
韩寒在反驳那篇爆文时写,“身价千亿的首富,面对一个园丁,一个美编,一个程序员,都不存在抛弃不抛弃的关系,时代里不同人就是有着不同的分工和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幸福。安于现状或不甘如此都是每个人自己的内心意愿,他人不可强加。”
他的这句话也不尽然对,因为很多人的“分工与命运”并非出于“自己的内心意愿”,事实上,他们焦虑不已,不安现状但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纵然胡玮炜创业成功,她能和王思聪作比吗?不是付出,就一定有收获。
但这怎么办呢?就一位焦虑,闷头直冲吗?
当然不。当这个时代的焦虑弥漫时,你该问问,是什么让你如此焦虑。
与其制造焦虑,不如好好想一想,背后的结构问题。毕竟焦虑与恐慌的情绪,已经足够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