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孩子的自律

很多人反映孩子的自律真成问题。

是的,现在的成人自律能力都较差,比如现在的手机成灾饮酒过量等等;更多的未成年人也是,比如手机、网游、手机游戏;很多低年级的学生更甚,在班级的椅子上坐都坐不住,靠老师们一遍遍的安顿,类似于多动。

自制力有什么好?自制力我们如何培养?这是一个难题!

先举个例子: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进行了著名的“软糖”心理实验。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被带到间简陋的房子,每人分到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1颗;如果20分钟后再吃,会再奖励1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一口吃掉。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为耐住性子,或闭上眼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两颗软糖.

实验后,研究者追踪了这些孩子14年,直到他们高中毕业。

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仍能等待机遇而不急于求成。而那些急不可待的孩子,则表现得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时,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否则无法静下心来继续做后面的事情。

“软糖实验”启示家长: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自律自控能力”,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怎么办才好?我谈谈最近我与我家孩子共同学习提升自己自制力的想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众所周知。所以首先要设立“规矩”,比如,自觉做作业,按时睡觉休息,立下原则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靠家人提醒。高年级的学生,往往在学校里能够做好,因为和同学们在一起互相监督更没有什么别的时间“毁约”。所以我家姑娘放了寒假过春节,都是自己要求去学校里学习,自制力显然是按照习惯的要求路线走的。在家的表现到现在为止仍还不能完全做好,比如只要回到我们自己家里“闹铃失效的频率就高”,跟着爷爷奶奶自律能力却效率要高得多。估计是安全感导致依赖的原因吧。

其次,与孩子沟通、彻底讨论自律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理论意义。这一点主要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第一条若是行动的话,第二点就是理论引导,也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自己运用。现在的孩子,往往是自理自立锻炼的少,个人内务卫生没有办法必须处理妥当才行,但是其它事务估计够呛比如收拾房子、洗衣服、拖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独立自主地战胜自己的胜利的感觉成功感哪里去了?自律怎么会占领大脑的主阵地?

再次,一定是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以身作则非常重要。比如锻炼身体,去年暑假我家孩子20天的休息时间我们去植物园骑自行车20天,孩子就一直怀念有爸爸陪伴的日子;比如手机,妈妈爸爸“手不释机”,孩子自然而然难以自律;比如读书学习,家长有读书习惯的家庭,孩子爱上读书学习的几率一定会高多了。

最后是同伴互助,若是你有几个自律的好朋友组成一个团队,那么恭喜你相互的影响十分巨大,不由自主你就会是一个“自律的人”。继续修行,“慎独”境界也就会指日可待。

学习自律,我们和孩子们都要认真去改进,概莫能外。




4.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旅途小记 日前,与友人同行前去彩云之南旅行。云南是旅游大省,虽风景秀丽,民族特点鲜明,但是商业化已经根深蒂固,因此...
    Melody李木子阅读 3,647评论 0 1
  • “更多的时候 身边没有舒服的沙发 没有啤酒 没有朋友 没有可聊的陌生人 也没有爱的人 没信念 没热情 一无所有”
    Eivl恶人阅读 988评论 0 0
  • 我想说今天快要热死了好吗?这四月的天,竟然飚到30度,穿着冬天的衣服,感受着夏天的温度,这感觉不要太刺激! 老天爷...
    好一只懒猫儿阅读 2,854评论 2 2
  • 每一次的成长,都会付出代价。就好像每一次的成功之前,都经历过很多次的失败。 现在的我开始不相信人了...
    心中的秘果阅读 1,15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