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
24信息本3
杨颖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总喜欢在闲暇时,于书桌前铺开一方素笺,让笔墨在纸上晕染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文字于我,是心灵的栖息地。当我写下第一行诗时,仿佛听见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低吟浅唱。从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中,我汲取到直面挫折的勇气;在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里,我领悟到豁达处世的智慧。诗词歌赋如璀璨星河,每一颗星辰都承载着一段深情、一份哲思,让我在字里行间穿梭时,得以与先贤对话,与灵魂共鸣。
散文则是另一种风情。它可以是朱自清《荷塘月色》里那片朦胧的诗意,将夏夜的清幽娓娓道来;也可以是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对生命的叩问,在荒芜与繁华的交织里,探寻存在的意义。我常写散文,写故乡的青石板路,写窗前的梧桐叶,写那些被时光珍藏的细碎温暖。每一次书写,都是对生活的一次深度描摹,让那些易逝的瞬间在文字里永恒。
随笔更似心灵的呓语。它没有严谨的结构,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是在某个灵感乍现的时刻,将脑海中的思绪诉诸笔端。或是对一部电影的感悟,或是对一朵花的凝视,或是对一段对话的思考,这些随性的文字,拼凑出我成长的轨迹,记录着我对世界的感知与思索。
于我而言,文字不仅是表达的工具,更是灵魂的容器。它承载着我的欢喜与忧愁,我的迷茫与坚定。在每一次与文字的邂逅中,我都能找到更真实的自己,在时光的长河里,让笔墨的香气,晕染出一路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