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是要产出点什么才能保持一定的节奏以及逼迫自己坚持一件事的毅力。那么,没有太完整的素材和话题,就随便谈谈一些最近的商业见闻。
2
先说一下滴滴打车。
滴滴在营销的路数上越来越接近Uber的精气神,Uber在跨界整合的营销上确实是给中国的互联网营销上了一课。特别是今天滴滴发布的新品牌VI,早在几天前就在社交媒体和朋友圈刷屏,制造悬念。小米曾经用过这招,有几次在新品发布的运用还是比较成功的。滴滴Uber在朋友圈的话题营造和分享上,确实首屈一指。
从新发布的品牌VI来看,从打车重新定义为出行,理念层和业务层的升级。理念好评,在理念上的升级,阿里玩得比较高调,也在十几年的进程中有多次升级营造。其实很多时候,我一直在思考,现在所得出的见解是,理念并非从创立的第一刻就要尽善尽美,恒定50年不变,有这样的公司可以做到,但很多时候不过是随着业务、随着市场、随着创始人的眼光格局等等的等等,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与升级。
理念分内外两层,对内,梳理业务范围,统一思想共识;对外,是在用户层面的一次理念的输出营销行为。
最后提一下我自己对滴滴新logo的看法。用字母代替原来的小车图形,第一眼识别度不高,况且网爆的logo抄袭,让人觉得虽然logo有意,可还是没有用心。滴滴的新logo宣传海报上提到,最好的致敬是超越,而我认为滴滴选错了对象,用咬了一口的桔子对照咬了一口的苹果,其实,最好的logo是独一无二、极简精致到无可挑剔。在logo上刻意去贴近全球顶级品牌,反而不妥。况且,logo和设计中心的logo还存在极大的抄袭之嫌。
当然,这些VI层面应该不直接影响到滴滴的业务运作。很多商业运作上的成功学最直接粗暴的方式,是将一个企业的成功归功于某个环节和机制的作用,比如说一个成功的企业是因为它的理念,是因为它的营销,是因为它的渠道,等等,这些我都不否认它们的重要性。可商业是一个系统,而且在时间的坐标上不断发展前行,永远也不要固有化成为简单的公式。
2
然后下一个要说的,也许是一个悖论。
前些日子,广播里听到一段关于电视台的模式。当然这个模式基本上已经是业内的运作共识和基础了。绝大多数的电视台,基本上是负责电视台频道品牌的平台运作,自己可能产生和编辑几个新闻内容,而电视剧内容等等都需要采购,然后将广告的业务外包出去。是一个靠内容堆积来吸引收视率,然后将流量眼球卖给广告主的模式。
相信这个模型很多人耳熟能详,并且,在运作的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外包给第三方或者直接采购的。
第二个要讲的是我在一次会议上所听到的商业模型。餐饮业最常见的模型就是做加盟,或者通过连锁自营来扩大品牌规模。还有一种是餐饮的平台模型,平台商去统一拿商铺,然后招商给品牌门店,可能是入股或者其他合伙的方式参与,并且控制供应链,这样一来,人员成本不用自己承担,租金又被分摊,还和合作商家有营收分成。
这个模型被称作为单边商业模式,非常巧妙。研究商业模式的人,一生都在探究这个模型,将最优的资产进行重组,然后优化配置,使得营收可以有指数级增长,并且在投入上符合边际成本效益。
我并不排斥这种模型,我也承认很多情况下在没有资源和优质合作商的前提下,很难打造。而我只想表达的是,在平台级别的商业模型下,由于过多的环节被第三方控制与操作,自身的品牌价值很难提升到一个高度。
很少有看到,一个实体商业平台,能够有品牌能力上的那种深入骨髓。因为太大,资源调节配置就不可控。然而,就像黑天鹅效应一样,只不过我没发现罢了,直到我去了宜家。
3
因为去上海都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宜家,直到宜家开到了杭州。
宜家其中有意思的地方是,开在极其偏远的郊区,交通不便,可能拿地有优惠,但它就是有极强的品牌号召能力,城市中心就近的装饰市场、家具城在宜家面前,仿佛只剩下位置便捷的优势。
逛宜家,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当然人多拥挤也是必然。
宜家内部的设计是一个迷宫,其实在引导图上逻辑和层级非常清晰,只是这种迷宫的设计,让人有一种在“官方唯一”通道上的逛的感觉。不像平台型市场,井字型的分割,独门独户。在宜家,所有的分类都是一个整体流程。
宜家的分类设计是包含了体验式设计,不只是摆设,而是具备了高保真高还原的体验间设计,这种设计的最大好处是,让人真真切切、身临其境地感知到装修后的家的魅力,以及整体装修设计后的呈现效果,而不是一张设计图而已。
宜家所有的宣传物料都有统一的标准风格,简单却不失逼格,所有的设计都需要遵循这套标准,而不是由着设计师的漫天想法而来。见过不少互联网公司的设计,虽然有所谓的设计规范,但在最终的产出上,由于意识、层次不同,产出的设计效果也是五花八门。于是变成了一头四不像,什么风格都有。统一性的保持和执行,需要有极强极细致的标准。
宜家在流程上的体验,考虑周到的细节也不做过多累述。最后购物出门的一句[Hej da],是瑞典语再见的意思。表达一个意思,用不同的手法,就会深入人心到不同的程度,我承认宜家打动了我。
在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实体平台进行商业运作还能处处体现细节与统一的标准,以达到整体的品牌高度和能力,确实是非常之高的境界。
4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