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学习也是如此。
如果你想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掌握高效学习的秘诀,是必经之路。
高效学习的秘诀人人可为,只要你能时时刻刻在学习中,应用到这些秘诀,相信你必定能收获到意外的惊喜。
那么,如何高效学习呢?这里介绍一个技巧:整体性学习。
01 整体性学习的定义和观点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
所谓“整体性学习”,是运用你大脑里已有的丰富的神经元网络吸收、整合信息。
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一个知识与另一个知识相互关联,那些相互关联的知识网络使你真正做到对知识的完全理解,从而轻松地驾驭知识。
整体性学习需要学习者将所有东西关联起来,在这里,公式并不仅仅是公式,它是一种感觉、一幅图像。
整体性学习基本三种主要观点:
1) 结构
什么是结构?
结构就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的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就好比绘制一份优秀的地图,在建立知识结构时,目标就是在各种知识之间建立尽可能多的联系。
2)模型
模型是简化的结构,它是结构的快照,更为简单和更易储存。模型并不一定是一张图,但一定是一种压缩形式,把多个关键思想压至一处。
3)高速公路
所谓“高速公路”,就是结构与结构之间的联系。
高速公路作为参照物,可以连接两个完全不同的观念。比如,任正非用物流学的熵增理论,来管理企业,就是将物理学理论,与企业管理理论结合在了一起。
如果把整体性学习比作是一条龙的话,结构、模型和高速公路就是龙的脊柱。
02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共分为6个步骤,具体如下所示。
步骤一:获取
获取是信息进入眼睛和耳朵,阅读、课堂上记笔记以及个人的种种经历都是获取。
获取信息时有三个主要目标:
1) 简化
简化,简单来说,就是在获取信息时,将无用的东西尽量删除。尤其在阅读时,我们要尽可能地找到真正需要的信息。
2) 容量
在简化的基础上,我们应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一年读100本书总比一年读两三本书知道得多。
3) 速度
获取信息的速度也很重要,1天读完一本书,比一周才读完效率要高。
步骤二:理解
众所周知,获取信息后,但不去思考、体悟、改变,这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这样的阅读,多读还不如不读。
在理解阶段,你只是理解了信息的表面意思,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可是聪明的人,知道光这样还不够,还要知道信息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高人一筹。
比如,你理解了英语发音的规则,但是你要刨根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则,出自何处,这样你就能把规则理解透彻。
此外,当你在阅读时,如果你不能立即理解某段话,并不代表你的学习不具整体性。你可以尝试将较难的内容,将其分解为更小的问题、缩小范围,搞清楚你真正不理解的地方,这样你才可以深入阅读,跨过障碍。
步骤三:拓展
在拓展阶段,我们需要应用模型来简化和扩展你的结构,同时也要拓展对信息的理解,包括信息的由来,以及与其他信息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
拓展有三种主要方式:
1) 深度拓展
深度拓展需要在信息内部创造联系,即向知识深度拓展的一种方式。
2) 横向拓展
我们知道知识不会孤立地存在,与此类似的结论还有哪些?是哪些地方类似?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横向拓展需要在知识周围建立联系,通常意味着你需要建立模型,在模型与原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3) 纵向拓展
纵向拓展要求在结构间建立高速通道,它有益于创造性思考,赋予你神奇的力量,帮助你理解知识。
在理解知识点时,可以画思维导图,能有效帮助我们进行纵向、横向和深度拓展。不过,整体性学习并不需要追求标新立异,只要保持好奇心以及不断地追问,你就会拓展知识。
步骤四:纠错
学习不可能不犯错误,错误的联系可能导致错误的理解。纠错可以看作在整体性知识网络中做修剪工作,添加一些特殊的例子,删除一些现实中不存在的联系。
纠错的最终途径是实践,如果纠错之前的三步做得很好,那么纠错的时间会缩短。
步骤五:应用阶段
应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做到学以致用方能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
只有很少的知识能够到达此阶段,如果能将更多的知识引导至应用阶段,你深入理解的知识就越多。理论运用到现实世界中的过程既是练习的过程,也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创造性的途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这就是整体性学习的最后环节,也是最终目的。
步骤六:测试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中,哪一个都需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要确定你对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层次?以下是你需要问自己的一些问题。
获取阶段的测试——我以前看过或听过这个知识吗?
理解阶段的测试——我理解知识的含义吗?
拓展阶段的测试——我知道知识从何而来,与哪些知识有关系吗?
纠错阶段的测试——我删除了那些不恰当的联系吗?
应用阶段的测试——我将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了吗?
对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会让你清楚自己对于某个知识的理解到了什么水平。测试并不是什么复杂过程,但是它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
整体性学习的顺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顺序,步骤之间可以往返,也可以跳跃。理解之后可以再去获取,拓展之后可以不经过纠错,而直接跳到应用,记住它是多线性的而不是单线性的。
03 整体性学习的技术
在获取知识阶段,有两种方法对于知识的获取很有成效:快速阅读和笔记流。
1) 快速阅读
这里介绍一种方法:指读法。
所谓指读法,使用手指让眼睛停留在你要阅读的地方。
指读法的好处,在于能通过调整手指移动的速度来控制阅读的速度。
2) 笔记流
使用笔记流时,首先写下最主要的观点,尽量用很短的单词来替换完整的句子,这可能会降低可读性,但是提高了上课时的学习效率。
一旦你写下了一个观点,下一步就是在这个观点和其他观点之间画上一些箭头,观点之间是呈现出相互关联的关系。
记好笔记流的一个关键能力是知道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老师教的核心内容。
在获得知识之后,下一步就是理解和拓展这些知识。应用联想法可以使知识记得牢。联想法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比喻
比喻法在整体性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类似的,比喻就是在不熟悉的知识和熟悉的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比喻在文学中主要提供视觉上的相似,而在整体性学习中联系的是类似的过程:事件或者信息的顺序。
2) 内在化
内在化,不仅仅在脑海中出现图像,而且有声音、触觉和情感等。
要内在化一个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简单地在脑海中想象一幅图像。有了脑海中的图像之后,就可以将其他感觉加入到图像中。
内在化就是将信息由你不熟悉的类型转化为你容易理解和联系的类型。内在化还有一步就是赋予知识以情感,将知识与情感相联系总是比干巴巴的知识更容易记住。
写在最后:
掌握整体性学习的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期间必然充满了挑战,可只要你坚持每天练习上述技巧,你会对整体性学习的方法驾轻就熟,这样你就能在学习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