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我们,早已习惯了手机、电脑、电视等各种现代设施带来的生活便利。你可曾想过,如果有一天全球电网瘫痪,所有电器都停止运转,你会作何反应,又将如何支撑自己走下去?
《生存家族》就是以全球突然停电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四口之家的城市逃亡之路。
在东京生活的铃木一家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缩影。爸爸是个普通上班族,下班之后就一头扎进电视机前,边看节目边吃饭,丝毫不关心家庭琐事;女儿、儿子终日沉迷社交网络,对妈妈的唠叨置若罔闻;妈妈是个勤劳的全职主妇,为了全家人毫无怨言地默默奉献。
终于有一天,平淡无奇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停电所打破。所有的电器都成了摆设,连闹钟也未能幸免(别问我闹钟不是靠电池的嘛,导演和编剧就是要把剧情搞得这么离奇,把人逼到绝路上呀)。
一开始人们还没太在意,甚至庆幸停工停课终于可以放假了。可是日子久了,停电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开始不断升级。没有电灯,照明只能靠蜡;电梯停了,上楼只能靠走;交通停运,出行只能靠步行和自行车;水泵没电,自来水停止供水;超市结账,不能刷卡只能现金;ATM也停用了,取钱只能在银行门前排队限量取款;垃圾清扫车也启动不了,成堆的垃圾随处可见......没有电的日子仿佛世界末日来临。整座城市的生活系统仿佛停摆的时钟般停滞不前。
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面对生存危机,想方设法回到乡下外公的家,此刻,成了一家人唯一的出路。现实版的城市绝地大逃亡正在不知不觉中上演。
妈妈拿出了平日里省吃俭用的私房钱作为全家一路上的盘缠,飞机停飞,全家决定骑自行车前往遥远的避难所——距离东京900公里的鹿儿岛,至少在外公家,温饱不是问题,吃穿皆可自给自足。于是,一家四口背起简单的行囊和一些食物,开启了逃离城市寻找希望的旅程。
在逃亡的路上,随着食物越来越稀缺,“现金即是王道”也不奏效了,这节骨眼还指望着用奢侈品换来食物吗?赤裸裸地炫富可没人会买账!水和口粮才是硬通货,名车、名表、皮草,统统都是浮云!
跨越这遥远的距离谈何容易。一路上,一家人不断经受着生存能力的考验。当仅有的水源和口粮都耗尽以后,食物危机兄妹二人开始在“空城”的超市里极尽所能地搜寻各种食物和水。聪明的哥哥想到了用铅酸蓄电池的补充液(就是纯蒸馏水)替代纯净水,还找来了胶水,用手机套修补破损的轮胎,妹妹也找来了猫粮为全家充饥。
路上,铃木一家还偶遇了野营爱好者斋藤一家人,比起铃木家的狼狈不堪,他们却看起来淡定从容。斋藤一家人传授铃木家一些野外生存的技巧,比如一些野菜可以煮汤补充维生素,用一些昆虫、自己晒制的鱼片裹腹。
在听说大阪“有电”的小道消息后,父亲自信那里会是灾难结束之地,便毅然决定带领全家踏上前往大阪的路。可是当一家四口抵达了那里,却发现这里也是一片死气沉沉,生存的希望似乎在一点点破灭,精疲力尽的两兄妹终于爆发了对父亲“决策失误”的不满,可固执的铃木先生依然丝毫没有认错的意思。
在一家人即将“弹尽粮绝”之时,恰好看到一家水族馆前围着好多人,原来水族馆在烹制海鲜救济灾民(水族馆秒变海鲜大排档,是不是觉得脑洞大开)。可不巧的是当长长的队伍排到铃木一家时,食物已经分光。绝望的爸爸卸下了男人的自尊,“扑通”跪地,恳求对方施舍一些粥食给早已饥肠辘辘的儿女,遭到了无情的拒绝,但在孩子们心里却树立了一位父亲伟岸的形象。
一家人无奈继续前行,饥不择食的父亲甚至打算吃虫子充饥。
就在大家快要撑不下去时,一只诱人的小猪出现了。一家四口使出了洪荒之力,终于”制服“了猎物。
原来这是一只偷偷从猪栏逃走的小猪,猪的主人山田先生是个空巢老人,子女早已定居美国,他答应不会追究铃木一家杀猪的事,条件是暂住在他家帮忙干活。于是,一家四口终于迎来了逃亡以来第一个安心入眠的夜晚。
可是归乡的路还要继续,一家人完成了山田先生交代的工作以后还是辞别了老人,继续前途未卜的路程。临行前,老人送了好多腌肉,盼望他们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途中,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兄妹二人萌生退意,在父亲的坚持下,为了运送自行车,一家人用旧轮胎、空瓶子和树枝做了一个简易的木筏。老天似乎有意考验一家人,突然天降大雨,水流瞬时变得湍急,本来就很脆弱的木筏转眼间就要沉入水中。固执的父亲不忍放手,拼死抓住木筏,却被卷入滚滚洪流。当哥哥、妹妹拖着妈妈游到岸边,才恍然发现河水已经没过了爸爸的头顶,水中挣扎了几下便消失在视线中。
失去一家之主的妈妈和孩子此时感觉天塌了一般,可是求生的本能支撑着他们不能半途而废,于是三个人强忍着失去亲人的锥心之痛继续艰难前行。途中遭遇恶犬袭击,妈妈逃跑时不慎掉下山坡摔断了腿。千钧一发之刻,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奇迹般地停在了眼前,娘儿仨成功获救。
戏剧性的是,爸爸被大水冲到了下游,当他奄奄一息地引燃身上仅有的一只信号弹(早先儿子在超市里找到,本打算取代火柴用来生火的工具,没想到成了爸爸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真纳闷水泡过了还能用吗),天空窜起的浓浓烟雾恰好被坐在火车里惊魂未定的妈妈看到了。火车再次停下,一家四口终于团聚。
经历了108天的艰难跋涉之后,饱经磨难的铃木一家终于抵达了梦寐以求的目的地——鹿儿岛。在这座世外桃源一般的小岛上,他们过着最简单却最快乐的生活,男耕女织、返璞归真怡然自得。
当然,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岛上生活了2年多,终于有一天,喇叭里响起了音乐声,一家的灯亮了,又一家的灯亮了,岛上重现昔日的灯火阑珊。这场停电引发的两年半的灾难终告结束。
一家四口告别外公,重返阔别已久的城市,不同之前的是,此时的一家人更加和睦温馨,相亲相爱。
有人说这是一部典型的治愈系电影,也有人将其定位为岛国“危机文化”的呈现者。不得不说,在《生存家族》看似荒诞不经的剧设背后,是发人深省的“现代家庭生活启示录”。
当外部环境激变时,面对城市逃亡的路上种种生存危机的考验,一双儿女快速成长起来。女儿从娇气、不懂事、爱抱怨逐渐变得坚强、懂事、懂得接纳,儿子从内向单纯的男孩儿快速过渡到勇敢有担当的男子汉,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成人礼。而父亲也逐步从自以为是、对家庭漠不关心、爱面子的大男子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勇气的好父亲、好丈夫。每个人都在灾难之中完成了自我救赎的过程。
而促成每个人转变的契机,正是这场“灾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因祸得福。正如老子所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往往在逆境之中才能获得成长。
想想铃木家最初的家庭关系,除了母亲,每一个人好像只把这个家当做是摆设,没有促膝长谈的沟通,没有对家人内心的关注,就是那样各活各的、各玩各的。家,好像只剩一个躯壳。其实这也折射出时下很多家庭目前的状态,缺乏沟通和交流,很少在一起相互守护和陪伴。从这个层面来说,《生存家族》给观众带来的是对于家庭关系的一种关注和反思。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写过一首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而我想强调的是失去了家庭观念的精神内核,每个人就像是同一个屋檐下的孤岛,如同永远无法相交的平行线,只能彼此疏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在一起。铃木一家正是在历经波折与苦难的过程中重新建立起家人间的信任、珍惜、关爱、不离不弃。
面对灾难引发的生存危机,如果要探究一家人得以幸存的根本原因,我想,除了爱,还是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