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26这天对我小叔来说应该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了,真正在鬼门关走了一回!
我这个调皮、可爱,巨爱美食的小叔叔居然因贪吃河豚深度中毒,发现中毒时还开心地发了朋友圈如下:“冒死吃河豚”。我想他是对河豚的毒性太大意了吧,后来我也科普了一下河豚的知识,想想都后怕,叔,您是有多大胆啊。在发作与昏迷和抢救的过程中,整个家族的亲人们都为之担心,身边的至亲不远千里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守护,而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也强忍着紧张的心情默默祈祷一切安好,人赶紧苏醒过来。爸爸是老大,担心爷爷奶奶年纪大,身体受不了突如其来的事,所以第一时间守在了他们身边,安慰他们,而姑姑们则到了婶婶家,我呢,也特别害怕和担心,也是一夜没睡,小叔的身影一遍遍在我面前浮现,特别是他那乐观的心态和无忧的性格,我想,老天爷不会想要他的,因为他还年轻,在人间的责任未尽完,父母也未奉养到百岁,还未见证儿女的幸福时刻......还有兄弟姐妹的情分......或许也因为这些太多的情与爱给了叔叔力量撑过来的吧?就在那晚,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力量,团结的力量,等你好了,要你好好请吃饭,罚你不懂事,居然吃那么多河豚,以后不敢吃了吧?如果这事冥冥之中注定的劫,叔,你已经过来了,以后健康,平安,长命百岁!
以此,呼吁大家别冒险吃河豚吧!
附上河豚的毒性知识: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其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
毒素起源于生物体本身还是寄生物尚有争议,体内毒素的积累和分布因不同季节和部位而异。河鲀在生殖季节毒性大,且雌性大于雄性,而在不同部位中,卵巢>脾脏>肝脏>血液>眼睛>鳃耙>皮肤>精巢。一般肌肉中不含有河鲀毒素,但河鲀死后内脏中的毒素可渗入肌肉,此时鱼肉也含有少量毒素。提取毒素的主要部位为卵巢和肝脏。[1]
河鲀毒素化学性质和热性质均很稳定,盐腌或日晒等一般烹调手段均不能将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220℃加热20-60min可使毒素全部被破坏。中毒潜伏期很短,短至10-30min,长至3-6h发病,发病急,如果抢救不及时,中毒后最快的10min内死亡,最迟4-6h死亡。中毒后也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毒素纯品在医药方面用途广泛,具有极高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