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有更好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个上午醒来
有人说,缺一次钱,你才会真正见识到,所谓人生,有多无奈。
日本纪录片《穷忙族》里,50岁的山田铁男5年前因公司效益不好,被解雇。现在在3家不同的加油站打工。
他的心里只有一件事,给两个儿子攒大学学费。
打三份工,一周四天专门做计时工资最高的深夜工作,加油加到早上9点。
他也想多点时间陪孩子,也想要找一份白天的工作。可杯水车薪的工资,与庞大的学费支出,让他不得不这样选择。
他的大儿子曾梦想读法律,当个律师,但他也渐渐认清了现实。一句“不可能了,放弃”刺痛了所有观众。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这世上缺什么东西最可怕?”
底下最高赞回答是“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缺爱,也不是缺心眼,而是缺钱。”
1
生活苦累算什么
第一次见到晓晓是在一间小小的苍蝇馆子里,人很嘈杂,吃饭的大多都是周边工地的工人,我也是不经常到这儿来,只是有一天忙着给朋友送东西,跑了一大圈,发现朋友不在家,整个人就像泄了气一样想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周围只有这一家小饭馆,所以就来到了这里开始了我和晓晓的第一面。
彼时的晓晓正在做服务员,清秀羸弱的她在一阵吆五喝六的声音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手脚麻利的给人上菜,给我端饭的空隙,我和她聊了几句,原以为她是一个失学少女,年纪轻轻就出来打工,没想到她是个自考了文凭的大专学生,于是提起了我的兴趣,我说:“小姑娘,哥留一个联系方式给你,有事找哥。”
时间过得很快,工作忙的连轴转的我快忘了这茬,快忘了这个小姑娘,也原以为这只是一碗面下肚结束的缘分,结果某一天晨会过后,收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是晓晓,她说:“哥,你是个好心人,能不能帮我再找份工作。”
是的,我讲述的我和晓晓的故事想必是一个很俗套的好心人资助学生的故事,却又真实地在发生着。虽然俗套,但也是实实在在一点温情的事。
我顺利的帮晓晓找到了一份文员的工作,也知道了她的一些过去,她生在一个小县城里,父亲常年有病,母亲没念过书只能到处打点散工,家里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弟弟。她高一的时候被家里辍了学,帮着母亲开了一家小吃店,就这么干了两年,家里情况好转起来了,而家里人开始给她物色结婚对象了。
她急了,她想自己不能就这样平平无奇的守着一家小吃店一辈子安于现状生活在这里。于是留了一张字条,她就从家跑了出来,因为学历低不好找工作,就只能在一家小饭馆打工,偶然机会得知了自考,就边打工边读书,抱着运气去考试竟然考上了。
但是因为现在开始念书,老板娘颇有微词,想撵她走。她放下狠话说没有出息绝对不回家,又在这人生地不熟只认识一个有点一面之缘的我,所以鼓着勇气给我打了一个走投无路的电话。
其实旁人看着这个故事,感觉就像是套路里的故事。但我听着听着却泪了目。
是的,别人眼里光鲜亮丽的我曾经也有一段这样的经历。晓晓比我幸运多了。当初的我,甚至还要比她苦很多,此处不再多说,毕竟我现在能过很好的生活了。
继续说回晓晓,自从给她找了工作之后,这个勤劳聪慧的姑娘和我的联系多了起来,每逢知道家里有什么事,她真的是上赶着来帮忙,不是讨好也不是巴结,而是一种真正感恩的实诚的举动,我们一家人都很喜欢她。
日子过得飞快,我见证了这个姑娘的成长,考了大专又自考了本科,找到了一份很好很体面的工作,向家人证明了自己能很好的生活,也能带着男朋友大大方方回家而不顾左邻右舍打探的目光。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觉得很开心,因为有些时候一点微妙的缘分就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多的惊喜。很高兴现在的晓晓的模样,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晓晓目前在读研究生,还告诉我想继续读博,孩子都已经1岁半了,活得很幸福。
在和她认识的这小十年里,其实我也收获了很多东西。在晓晓的人生中我也没有帮助她很多,反而是在和她熟稔起来之后她帮了很多忙,只能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吧。
前一阵我和她都说起了我们相识之初的事,觉得缘分十分微妙,所以我用文字记录一下。
缘,的确妙不可言,我们更要时时刻刻心存善意,生活永远不知道会给你什么。
2
缺钱才是成年人奔溃的开始
前几天,哥们来我家过夜。
他吃着泡面,一边刷抖音,一边感慨颇深地对我说:
“真羡慕那些网红,拍个短视频,开个直播刷刷脸、卖卖萌,得到的打赏、广告费就顶我们几年的死工资。”
我不置可否地撇撇嘴,他夹着人字拖的脚又开始了抖动,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要不,你也去韩国割个双眼皮,打个瘦脸针得了。”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段热搜。
一个24岁的“抖音女神”,去年年底入驻的抖音,3个月就涨了近200万粉。
小姐姐长得确实好看,欧式双眼皮、高鼻梁、精致的小下巴,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网红脸。
粉丝喜欢看什么,她就拍什么。
从手指舞、对口型、C哩C哩Panama,到最近的嘟嘟舞,即使是毫无营养的模仿,粉丝也甘之如饴、趋之若鹜。
在这个时代,流量就是金钱。
通过直播带货,卖瘦身产品、美妆、衣服......不到半年,她已经用积蓄在家乡买了一套房子。
这个娱乐至死的浮躁社会,一夜暴富实在是太容易了。
娱乐圈小鲜肉们在微博上发一张付费自拍,一夜间就能吸金480万;
整容后的网红和富二代谈个恋爱,二十几岁就已周游世界、拥有豪车奢侈品无数;
毫无演技的流量明星,拍戏抠图、上综艺假吃,却拿着上亿片酬糊弄观众;
美女主播在摄像头前唱首歌、卖卖萌,就能靠着粉丝打赏赚得盆满钵满......
对比之下,你会觉得:拿着三五千的工资、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工作的自己仿佛成了笑话。
3
每天8小时之外
受疫情影响,最近,朋友圈被爆火的“扎心三问”刷屏,你可以体验一下:
放下手上的工作,你还有其他收入来源吗?
去掉每个月的开销,你能存下5000块钱吗?
如果突然生一场大病,你手上的存款可以应付吗?
很多人回答完这3个问题,第一反应肯定是“去工作了,告辞!”
是啊,这年头打一份工应付日常开销太难了,每个月累死累活,拿到的钱一半敬房东,一半敬伙食。穿AJ限量、用贵妇级护肤品、背LV包包?这些都是别人的生活。
生活也许不易,但赚钱可以不难。
作为一枚成年人,生活字典里没有“太难了”这三个字,如果一份工不够,那就两份、三份走起!
在我看来,我们这些普通年轻人,一定要有两份工作。一份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另一份是副业。
欺骗年轻人最正当的理由,就是升职加薪
开展副业,最根本的原因是【穷】,如果不是自己目前的收入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谁又愿意去做副业呢?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老板总是会发给我们画饼,“某某,好好干,下一个升职加薪的就是你!”
然而为公司打工,创造的价值只有小部分是属于自己的。无论多拼命地 996 加班,把饼做大,升职加薪,得到的还是饼屑,也许是更大的饼屑。当然并不是怂恿大家不认真工作,而是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如果有可能,多给自己准备一个可选择的Plan B。
据数据显示,国内目前一边工作,一边兼职创业的年轻人已经超过了8000万,也就是说约有8.2%的职场人拥有斜杠收入。
比如有人本职是公务员,周末是兼职摄影师;有人本职是企业文案,下班却悄悄的做起了抖音网红;比如我,上班的时候码字憋稿、搞网络,唯二的收入是周末副业打麻将,而且这收入一不小心就成了支出...
看来搞副业,已经是每个成年人的觉悟了。
我觉得嘛,有自己的人脉和圈子,那么机会就藏在这中间,而且只要用心,不遗余力的去用心做,用心思考方向,我觉得哪种副业都可以赚钱。
因为现在互联网很发达,自媒体也兴起了,很多技能可能通过互联网给你带来收益。
鼓励大家去培养一个爱好,不仅可以充实生活,而且技能学到了也是跟随你一辈子的财富。
4
及时止损,过犹不及
乱花渐欲迷人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每个人都面临纷繁的选择。
有人选择在凌晨2点的三里屯酒吧里,搂着刚认的金主爸爸的手尽情蹦迪摇摆;
有人却选择审视自己,听从内心,思考在这浮躁社会里活着的真谛。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中,富家公子沈光耀,在孝道与报国之间纠结,最后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从军;
别人可能做副业是为了取代主业,而我不太一样,做副业只是生活的点缀,主业还是得做好,不能耽误。
斜杠已经成为许多职场人的正在做、或者想做的事情,但是副业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因为这条路也一样需要自律,需要努力,需要有一技之长。
对于咱们上班族来说,认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竞争力,学会理财投资,学习一项技能,这一定能增强自身素质提升。
最好的工作,便是不谈钱,所以最好有一份谈钱的工作,来支撑你那不谈钱的工作。
我爱好摄影,爱好旅游,而这些都是很烧钱的。但我现在玩得很开心,全靠我的新媒体主业来支撑这些不谈钱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满足生存与发展需求,第二份工作帮助实现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找到人生的意义。
孟哥对你的话:
1、如果你对现有的工作感到迷茫,那可以先问问自己:你尽全力了吗?
2、开展第二份工作,搞副业,也无可厚非。成功的方式,永远不止一种。
3、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一些低技术含量、低价值的零碎兼职,例如刷单、薅羊毛。不可持续的,永远不值得羡慕。
4、第二份工作,可以是能开阔个人视野、培养兴趣及技能的事务,哪怕现在并不挣钱。只要是有价值的,总有能兑现的一天。
5、第二份工作,最好是和主业相关的,两者可以相互迁移的。例如做金融的,可以做金融自媒体,金融知识可以相通,而自媒体带来的个人品牌效益也能促进主业的发展。最好的状态是,主业和副业相互促进,两条线呈螺旋状上升。
最后再送给你一句话,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自由只属于两种人,一种是把一份工作做到极致的人;一种是可以在多份工作轻松切换的人。而不自由的人,恐怕就是那些既不能做好一份工作,又没有别的工作可做的人。
文案 | 小孟
插画 | 阿渣
监制 | 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