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一班 林洛昊 27号
孟子曾经说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这段话简明扼要地概述出了孟子“恒产论”的思想:只有拥有固定资产的人民才能够安定下来,没有固定资产的人民是没有办法安居乐业的。当然,没有固定资产却也能安定下来的人也不是没有,那是读书人。孟子的恒产论实质上反应出他的思想主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使人民日常温饱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使人民安定下来;同时,要教化人民,让他们成为读过书的“士”,以便在政局动荡的情况下也能凭借读书人来稳定社会秩序。
孟子的恒产论建立在其所鼓吹的封建土地私有制之上,在战国时期,自商周创立的奴隶集体劳作的井田制已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无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奴隶们不满没有固定土地所有权的现状,在国家的公田上出工不出力,而在自己的私田上卖命工作,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了国家赋税的减少与社会动荡的加剧,于是看到了事情背后原因的孟子就提出了要把土地的所有权分给人民以解决国家所面临的窘境,增加国家财政税收,创造更多物质财富,提高社会稳定性。
诚然,在当今时代,步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凭借着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家庭联产承包政策,已经无需考虑孟子在战国时所思考的土地所有制的问题,但是,孟子所面临的国家人心不稳导致社会动荡的问题在我国依然有所体现,其用“仁政”与“恒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措施与思想在党的执政方针与国家政策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落实,这集中表现在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义务教育上。
在乡村地区,许多人往往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半途辍学,因此无法获得足以支撑其在城市寻找知识密集型的高薪工作,导致其及其后代的家庭条件都会不佳,同时,不得不去城市进行体力劳动为主的短工的农民也成为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可能会造成社会治安与管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孟子恒产论中利用“恒产”稳定民心的体现。因地制宜,帮助乡村人口利用居住地优势创造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满足其在生活中衣食住行的需要,这就为农民提供了其安居乐业所需要的所谓“恒产”。同时,在全社会推行义务教育中给予乡村困难家庭的补贴其实也是孟子恒产论核桃的另一面:要求孩子义务性地接受教育,便于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水平,即使在自身经济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况下心生邪念、误入歧途从而导致社会治安不稳定,同时也让他们接受在社会生存所需要的学识,以在穷困潦倒之时也有凭借自己知识否极泰来、再次创造并拥有“恒产”,从而安定生活的机会。最后,不可不提的一点是孟子的恒产论的本质还是其统治者要为人民着想的“仁政”思想,而这一点也在当今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中得到体现,从而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孟子的恒产论及其思想本质不仅在战国时期是有用的,对当今时代的中国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无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被习总书记推崇,成为当今中国人民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