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讲述了贾玲内心深处对妈妈的思念,也唤起我了许多对妈妈年轻时模样的回忆。
我还记得小时候看上去懂事乖巧的我,只要家里面来了客人,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端个凳子填个水,这时候就会听到妈妈温暖地夸奖:这孩子就是这样细心体贴。其实家里那时候不富裕,记事起,我们一家四口人住在外公单位仓库后面的青瓦平房里。有个院子,院子里有个小花坛,花坛里有一颗葡萄树,每年也会结上零次栉比的葡萄,这时候妈妈留出自己吃的,特意留出来的分享给邻居们。还有栀子花开,那股清香常常会引来爱花的姐姐阿姨,妈妈就大方地采上几朵捧给她们。
妈妈很少牵我的小手,大了之后一起逛街都是挽着我的手臂。有次家长会是妈妈去参加的,那时候还是骑着带扛的自行车,妈妈穿着长裤长袖,我也不记得是什么颜色的,总之不是时尚。就像李焕英电影里那句台词,我打记事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形象,可妈妈年轻时也是个少女。妈妈房间桌子的玻璃下面,相册里藏着妈妈年轻时的样子,头发蓬蓬的,有在桃园里的,有在黄山上的,有带墨镜的,脸上洋溢着的是青春肆意的笑。
那年我高三,妈妈从外地回来照顾我的饮食。我的家是藏在悠长的小巷子里的,我自幼很胆小,天黑后我就犯怵。每天下晚自习,妈妈都会到巷子口接我,我骑着车在灰暗的路灯下看到妈妈就高兴地跳下车,害怕啥的完全被抛到脑后,开心地问妈妈今晚夜宵吃什么。妈妈煮的泡面,炒的蛋炒饭、炒饼,抹的面疙瘩,包的水饺、馅饼,炖的红烧肉,烧的带鱼、牛肉,妈妈的味道一直在我的记忆里,这才是家的味道。
当兵第二端午节,从插卡电话里得知爸爸妈妈要来部队里看我,那天格外开心。家里买车了,后备箱里是满满的妈妈亲手包的粽子。那时候感觉特别幸福,不仅仅是父母来看我,还有的是家里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有了更多对未来的希冀。
变故
爷爷奶奶家的隔壁老干部被儿女接去一起住,老房子在奶奶的牵线下给我家买下来了,零几年的时候四五万块钱吧。转眼到了15年,我转了士官,每个月也有5000的工资,妈妈做生意亏了,家里房子车子都卖了,还欠了很多钱,妈妈也得了抑郁症,老爸天天郁郁寡欢地责怪妈妈。那时候我本来就不喜欢部队不近人情的纪律,有种望不到头的绝望感,家里又出了变故,感觉天都塌了。
不敢去爱
从那时候起,我心里一直是怨恨的。一个月拿多少有什么用,不还是要贴给家里,还天天在部队里受气,自暴自弃,活脱脱一个愤世嫉俗的自甘堕落者。好像陷入了恶性循环一样,我成了无业游民,妈妈一年多走出来后就各种投机急于翻身,老爸出了上班似乎也在听信着一些暴富的项目。于是,信用卡越刷越多,账越换越多,日子越过越差,家不再像个家了,成了我不再想回去的地方了。
我应该算是个不孝子吧,总想依赖着父母,三十岁了一事无成,不思进取。有一种思想,不知何时起根植于内心深处,没有钱就没有资格结婚。我不敢花钱大手大脚,不敢敞开内心去说喜欢,我怕我负不了责任,因为现在没钱时的选择可能是出于无奈的将就。
抖音里有个爱情选择的文案:“二选一的时候别选我,我不做你的备选;别无选择的时候也别选我,我不做你的被迫选择。我只做你的例外和偏爱。”谁不想做那个爱人心中的特别呢?虽然面对放手和离别,会心痛与无奈,但美好的回忆会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化作护花的春泥,待到春暖花开时,我希望也能成为那个她眼中的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