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者:先完成后完美,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不完美,允许自己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产生放弃、懈怠的想法,这些想法很正常,要学会调整,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聊聊,想想自己最初的目标。先完成后完美,正在实践中。
三分钟热度:目标明确,日起有功。借助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到,目标之间有相关性,截止期限)制定计划,越具体越容易实现,因为我发现自己就经常是三分钟热度,学东西都是一时兴起,然后没有给自己一个期限,也没有把目标具体化,就是学,学到了,就不想学了,费时费财还使自己对这个没兴趣了。
013记录是为了更好的思考,也是为了总结经验,书写是自己与自己对话,是一种思考。而且会发现一旦写了几分钟,就有种停不下来的趋势,当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做斗争时,把各方理由写下来,会发现量化的数据会让你看清自己到底该怎样选择,因为记事本会唤出理性的大脑。
记事本特点:
️随身携带,随时记录(随身要带个包)
️有“计划事情清单”
️有时间的预算和实际使用情况的记录
️有对每天工作生活的总结
️记录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自己真正做出改变
我现在有记事本,但每天只用来写反思日记,有什么突发想到的,会写在手机的备忘录里。
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这样可以看看自己的时间都去哪了。连续七天原则。如果中间有断,又重新开始,直到坚持连续七天,再开始下一进度。
PDCA循环就是先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施,之后反思实际与计划的差距,最后调整,把这次经验放到下一次的实施。
目前我的计划没有时间估算这一环节,但是每天有三条最重要的任务,但不是按照事情优先级来排序的,之前试过,但是可能因为没限制时间,所以导致花费时间长,明天试下限制时间看有怎样的结果。我个人习惯在是睡前做总结和第二天的规划。
今晚加预算时间!今晚加预算时间!今晚加预算时间!(重要的事说三遍)
把所有的预估时间加起来进行汇总,然后再看实际花费多少,把时间量化,把计划的时间与实际的时间做比较,看有哪些要在第二天进行改动。因为现在时间和事情都比较杂,所以除了当天有计划想看完一整本书之外任务会比较大,每天的任务还算比较轻,预留时间有,但还是要做好预算,每天五个小时差不多,让自己不至于被突发事件给打乱计划。学会做加减法,觉得自己够闲的时候做加法,多学点东西,发现自己够忙了,做减法,让自己把时间花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上。
在我看书时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退出微信,或者把手机放房间。这样更能集中注意力。
记事本模板:计划,执行,当日反省和改进,成功日记,当日学习。
014关于NGO非政府组织,目前没有想法,如果要参加的话,我会倾向于教育方面,小学教育,我觉得知识改变命运。
关于文中提到组建NGO遇到的困难,我就想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特别喜欢最后一句话“这堵墙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让你翻阅过去的。”人生就像玩游戏,只有不停打怪,才能不断升级,互相纠缠,原地不动,被怪打死了,那就game over了,所以才会出现一句话,有些人活着,但他其实已经死了。
先生存,再生活,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帮助他人,其实帮助他人也是找寻商机的一种方式(小狗钱钱)。